后现代主义思潮构成十分复杂,它席卷了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理论主张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有的观点甚至相互对立与冲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一致主张现代性已经终结。现代性是历史最后章节的结束,现代性的终结意味着后现代性的开始。那么,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现代性终结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兴起的社会前提和思维背景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分析。 一 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终结论”涉及面很广,内容十分庞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历史的终结、人的终结、理性的终结、真理的终结、哲学的终结、意识形态的终结、社会的终结、知识分子的终结等。 1、 历史的终结是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终结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的哲学家威特姆在《现代性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现代性的终结就是历史的终结。后现代性这个新时代就是在历史终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后现代性哲学就是对历史终结感的体验。〔1〕后现代主义指出,历史的终结,并不是指客观历史进程的终结,而是指启蒙理性所建立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概念的终结,是现代历史理论的终结。首先,传统历史学是一种宏观历史学,它所主张的进步过程、启蒙思想的发展等一系列单一概念已被突破,在当代历史学中很少有人再坚持这样的观点,这种宏观历史学已被后现代主义的微观历史学所取代,这种趋势鲜明地表现在西方学术界近几十年的历史学研究之中。其次,在福科及其追随者的著作中,把话语的修辞分析从文学领域移向了历史学领域,把历史看作是另一种写作方式,和罗蒂把哲学看成是另一种写作方式一样,把对历史事件的真理性陈述,置换成对历史学话语的仔细分析。最后,进步的概念是西方传统历史学观念的基础,它发生了危机,因为进步的观念已被彻底世俗化了,从施本格勒的立场看,当代世界的进步已变成了一种“没落”。进步的方向不在指向“自由王国”和“无阶级社会”,这种在传统意义上的进步观念,被单纯理解为技术的进步,这种观念在消费社会表现为商品的更新、更好。进步观念的丧失同时也是历史观念的丧失。 2、理性的终结。20 世纪的理性危机表现为一种科学精神的分裂,崇尚理性是科学精神的内涵。启蒙理性认为,科学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促进人的解放与自由,是人们判断真伪的标准。但现实的历史进程却展示了科学精神的严重分裂。两次世界大战,成千上万的人被屠杀,科学的发展,造成了战争规模的空前残酷性,把整个地球卷入了血泊之中,这是历史上任何战争无可比拟的。科学家把其理性力量,科学智慧,用于杀伤人类的研究,丝毫不顾及这种研究的后果,从纳粹的毒气室到广岛的原子弹,无不反映出理性的危机。直至今天,核武器竞赛仍未停止,可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战争阴影仍笼罩在人们头上。这种人类自我毁灭的自杀理性,给人类的心灵投上了一种末日感的恐惧。生活在20世纪的人们无法摆脱这种压在心头的异常沉重的毁灭感,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化中就是一种反科学的情绪,把科学主义的错误归罪于科学本身。 3、现代性终结论也是现代主义世界观危机的产物。 现代主义精神在20世纪的世界也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具体表现为进步与倒退的分裂。现代主义世界观建立在以征服自然、控制自然、掠夺自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上。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现代化的进程付出了异常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社会的进步…。由于这种代价表现为社会退步,这种代价的前景,是把人类置于无法生存,无安身立命之境地。尽管关于现代性的后果有悲观论和乐观论之争,但这仍抹不掉人们心头的危机感,进步的概念不再是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了。进步意味着沉重的代价问题。这种心态就是后现代文化的反现代性心态,认为不结束现代性,这个星球就有毁灭的危险。 4、哲学的终结是哲学危机的表现。 哲学危机并不是形而上学危机和思辩理性危机,而是一种思想危机。哲学危机是哲学精神分裂的产物,哲学精神的分裂表现为学术与思想的分裂,纵观20世纪哲学,表面上并无危机与贫乏,大师蜂起,新秀辈出,流派繁多、争鸣热烈,经典性的著作洋洋大观,在这种哲学繁荣的后面,哲学危机表现在那里呢?突出表现于学术与思想的分裂上。20世纪的西方哲学是学术繁荣、思想贫乏,也就是说有学术无思想。如最有哲学创见的维特根斯坦,一直在思考“摩西之剑断为三截”这句话人们能否解释的意义何在;又如存在主义与解释学的开山鼻祖海德格尔,在海德堡大学的讲台上,让学生效忠希特勒,学术与思想的分裂典型地表现了出来。无论当今的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后结构主义和解释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分裂。哲学理应反映时代精神,改造时代精神、振兴时代精神,应为现时代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帮助人们反思时代,批判时代,认识时代,为人们提供思想的洞察力和理论穿透力。可是,当代西方哲学却逃避哲学应承担的思想责任,拒斥对现时代重大问题的研究,专注于纯技术性的逻辑问题,语言问题。哲学的语言转向,放弃了宏观叙事,转向了微观语词。因此,哲学危机是一种思想危机。 二 现代性的终结也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它产生的原因,除上述的社会前提之外,还有其思维背景。20世纪的自然科学,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尤其是量子力学,对后现代主义的思维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一直存在着现代与后现代两种理解模式。对量子理论的现代性解释立足于经典哲学框架,坚持客观性的原则,认为理论是对实在的反映,认识与实在具有一致性。把对量子力学的解释纳入这一哲学框架,消除量子理论对现代哲学框架的破坏性,坚持客观实在是确定的,不论我们能否观察到,这一基本信念不容动摇。如爱因斯坦,尽管他的相对论思想突破了绝对性的思维方式,但他对量子理论的解释,坚持客观实在的确定性,反对相对主义对客观性的不确定性解释。他认为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是理论的不完备性与测量装置的不完备性,不能把认识手段的不完备归结为认识对象的不完备,从而得出客观性是不确定这种相对主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