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德知识论中有两个要素,它们是终极的,并且构成了其先验主义的基础。这两个要素是物自体和先验意识,前者是人的知识的出发点,后者是先验主体。它们的存在为康德带来了两个困难,因为他们是康德先验主义的设定,且在其知识理论中无法解释。本文探讨了这两个困难,并试图给出一个合乎康德愿望的解答。 〔关键词〕 先验 主体 物自体 感性对象 康德把传统认识论主张知识符合对象的看法来了一个倒转,主张对象必须与主体的认识条件相符合,自称在认识论上实现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种革命不管其有效性如何,但它在认识理论上开创了与传统认识论完全不同的新方向,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但是,随着哲学思维的发展,康德的理论本身也已经被当作传统认识论来加以批评;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理论中包含的一些不可解释的因素越来越引人注目,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责难。对于这些因素,只有从康德的理论本身来加以考虑,才能合理地解释它们。 本文指出了康德先验主义认识论中内在地存在着的两个困难,即感性的对象和先验主体是什么的问题。康德自己明确意识到这两个困难,但一直没有办法解决它们。这两个东西可以说是康德先验主义的两个假定的前提,它们是不可解释的,但它们却构成了康德先验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本文探讨了这两个困难的表现,并试图就这些表现作出合乎康德愿望的解释。 康德认为,知识开始于经验,但不全部来源于经验;认识从感性直观开始,首先要求有物刺激我们的感官,从而获得表象,这是知识的内容和材料,是质料的条件。此外,知识之成立还须形式的条件,这是质料的获得所要求的,否则质料本身也不可能给予我们,认识根本不能发生。这些形式的条件是主体的认识能力所在,是先天具备的,而且先验地起作用,这就是先验主义的含义。在这种先验主义的认识论中,有两个东西是最原始的条件,这就是作用于感官的物和认识着的主体。康德的认识论正是在这里出现了难题。 第一个难题:关于主体。对于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条件,在康德看来,这种能力对于人类理性来说是先天具有的,无需解释,也不能解释。他在1781年11月16日致贝尔诺利的信中这样说道: 在1770年我已经能够以确定的界限,完全清楚地把我们认识中的感性和理智区分开来,……但在这时,我们认识中理智的起源问题却给我造成无法预见的新困难……。[1] 后来他在《导论》第36节中更明确地这样说: 但是,我们的感性的这种特性,或者我们的理智的特性,以及作为理智和全部思维的必然基础的统觉的特性,是怎样可能的,却不能进一步得到解决和答复;因为我们永远必须用它们才能做出任何解答,才能对对象有所思维。[2] 为此,我们把康德称作先验主义者,是很恰当的。 康德之所以没有追问这个来源,一个原因就在于休谟所提供的教训。休谟的经验主义在现成的知觉之中没有找到现象联系的实在根据,就说我们在知识中对于现象的相互联系所作的断定都是由于心灵习惯所形成的联想,从而取消了知识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康德所不能接受的。 康德和休谟一样,都想找到现象之间的联系。休谟的出发点是彻底的经验论,其工具是知觉的原子论,其结果是知识的怀疑论,但是,康德却对人类理性的认识能力深信不疑,他认为,这种能力正是知识必然性的先天根据。虽然他没有追问其来源,但是从他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仍然试图在认识或经验的过程中寻找现象联结的条件和根据。他的知识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经验主义,就在于他突破了休谟的知觉的局限,深入探寻知觉的原因;这些原因就在于主体先天具备的能力的发挥,尽管这些能力的来源是不可解释的。这是康德先验主义的第一个表现。康德不是在知觉或观念之间去寻找联系的根据,不把知觉和观念当作现成在手的东西,而是要追问它们的来源,追寻主体获得它们的内在条件,因为他察觉到,休谟努力寻找却劳而无功的联系,不是与主体无关的、外在地存在于观念之间的。康德要求知识如果要具有扩展性的话,不能是纯粹分析性的,而必须是综合性的,用康德的话来说,理性在对象中认识到的,就是我们先天地放进对象中的东西。换言之,我们在知识中表达出来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放进”对象中的;但是这种联系又必须有客观的根据,必须是“属于对象”的,否则仍然不能摆脱休谟的困境。 在《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中, 康德研究范畴的综合作用时提出了对直观表象的3种来源的综合:⒈直观中把握的综合。 所有的直观表象作为意识之中的内部状态,是属于内感官的,它们必须在时间系列中形成有秩序的统一,因为内感官的形式条件正是时间。这种综合是所有其他综合的基础,而且是先天地进行的,没有这种综合,就没有任何表象能够提供出来。⒉想像中再现的综合。这种综合与直观中把握的综合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意识要想对表象有所思维,就必须能够将它们连成一气,能够根据它们实际出现的联系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这种综合同样是先天地完成的,康德称之为想像力的先验能力。这种能力先验地存在于主体之中,并且在感性活动中先验地发挥作用,这是一切经验之所以可能的根据。康德在这里注意的是表象之间联系的先天根据。因为如果象休谟那样,认为知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只有心灵习惯的联想的话,经验的知识就没有必然性的保证了。⒊概念中认知的综合。前两种综合所形成的联结,还没有形成一个对象的概念,因此还不能够提供关于一个对象的知识,表象之间的联结还是无目的的。杂多的表象必须在一个对象的概念底下联结起来共同说明此对象,才能提供关于此对象的知识。这个对象不是可直观的东西,而只是一个先验的存在,它提供了表象杂多之联结方式,只有与这种对象的概念相符合,直观表象才能先天地联结起来,才能成为一切可能经验的对象。这种经验的对象不是感性具体的而是超验的,是先验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