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文化席卷的年代,我们都多少陷入矛盾的状态:既希望享受又难免不满;享受是人本自然,不满是文化追求。的确,我们的时代,是娱乐文化盛行的时代,也是前所未有的开放年代,文化的多层面呈现和多角度认知都是不争的事实。当“文化研究”网站BBS上讨论一个新的女作家贝拉的一本书抄袭张爱玲,帖子作者批评当今最为活跃的京城理论家都齐聚吹捧她的创作,认为是贩卖最高级赞语时,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大众质疑权威自由开放的程度;看看去年湖南台负责人为广受批评的“星气象”美女报气象节目辩解,认为那只是“情色”而不是“色情”,也不难察觉时代似乎宽容允许“情色”存在的现实。太多事实说明,娱乐文化兴旺是从民众欢欣到主流媒体大张旗鼓的鼓噪混杂的现实。 所以我们说,2004年显然将成为娱乐文化的定位年。 以往,我们还对南方一些媒体娱乐节目的“出格”挑剔批评,对出彩的节目尽管恶心但居然是抢市节目不满,现在则普泛跟进。今年以主流媒体而论,在以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相当程度的显示娱乐文化的全面张扬背景下,我们自然理解了赵本山不满于央视公然中断其徒弟小品演出的气势,其实二人转的传统风习在那里仅仅是略微显露,而老百姓对于无论是泥土气息的《刘老根》还是情景喜剧的《东北一家人》的喜爱已经造就了不可阻挡的大众氛围。2004年各式各样的娱乐情景喜剧的登陆主流频道并无论多差也得到掌声,如《清明酒家》等;从央视到东方卫视的新闻解说的活跃调侃化,使人们眼界大开津津乐道;央视传闻将取消显然艺术味还在的下一年度的歌舞文艺晚会,理由不是艺术性差却是广告太少;包括新闻的娱乐形态在内的娱乐高扬情态,使人们对主流媒体对娱乐顺从的观念改变惊讶不已。曾端着架子保持正统教化机构严肃性的电视,愈来愈趋向迎合观众生活趣味和轻松处世的要求,义无返顾地走向服务大众的路途,昭示着生活趣味第一的媒介形象时代的到来。前一年度的电视读书节目纷纷下马,主流传媒依然没有读书指导的空间;报刊上纯文学的危机只见加重,伴随之的网络休闲自由谈大大发展(木子美和竹叶瞳瞳),切近人生直感的言论兴盛不衰;北京春节庙会的名称还在,嘈杂和尘土飞扬托举着开奖的场面,民间文化的看点难以寻找……娱乐文化的全面突进掩盖着文化娱乐的多样并存的趋势。 娱乐是什么?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的物质文化需求中的情感需要。紧紧牵连着物质性的娱乐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娱乐化天然存在,所谓娱乐文化实质是偏重娱乐,将本能的娱乐需求放到精神文化升华之上的文化表现,其直感需要、本能物质化的走向人人可及,因而随意自然而缺乏深度。娱乐文化的人生可感性迷惑而直接,在不用教化就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拥有最大程度的传播可能,自然也是市场审判的受益者,百姓的接受和生活的宠儿非它莫属(《相聚凤凰台》广告说吴大维入主,可以让观众知道明星“什么时间洗澡,什么地方购衣……”)。没有理由忽视娱乐文化的需要和影响。但娱乐的“文化”只是生存方式的简单层面,它以大众的文化潮流形态呈现,却未必是文化的精神价值层面的需要。娱乐文化以接近群体的物质需要为准绳,个体的文化精神需求被淡化压制,而精神情感需求的多样性被牺牲。文化部春节晚会上歌手张也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诠释极其时尚,节目中她不顾艺术传统和情感积淀需要,以相当快节奏的伴奏,和她笑意十足极度突出甜美的唱法,实际上不仅没有表现出歌曲原味,也不会让人产生美好的感悟,是曲解艺术张扬屈就娱乐大众。现代传媒传达出非艺术的信号,娱乐文化盛行无忌。 “文化娱乐”是在文化实施手段上谈论的话题,在承认娱乐的人生需要前提下,在市场经济主宰的社会环境中,必须注重文化层面的娱乐实现。由于其艺术精神升华意义超越本能发泄层面,追求精神情感甚至相对忽略物质文化的存在,所以古今中外可歌可泣的情感故事或奋斗精神的艺术体现就感人泣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悲剧,罗切斯特与简爱的苦尽甘来,崔莺莺的不计地位功名的爱情渴求,桑地亚哥的大海之搏等等。现代社会背景下从各个层面逼使艺术文化接近大众群体就自然引导出文化娱乐,于是,渴求文化精神需要的娱乐文化创造就成为一个时代问题。 但实际上,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娱乐被修改为娱乐文化的泛滥是普遍的事实,娱乐文化的铺天盖地特别是在艺术表现天地的娱乐化倡导和张扬,是危险的娱乐文化替代文化娱乐的现象。看看2004年第一期的《艺术世界》刊载中山大学中文系演出的话剧《阴道独白》,这家有影响的刊物的兴奋点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对于该剧的惊奇及刊载众人赞赏的言辞,包括赞叹剧中不断呈现的“叫床”声音,的确说明开放时代娱乐本能是自觉不自觉地张扬着自己的要求并被觉醒的人们作为文化的必须来实践。还有,不少媒体津津乐道于演员赵薇秘密签约索尼公司的消息,把她作为大歌星来看待,也透视出艺术已经屈就大众化而没有自身的要求,只有功利的消费大众的要求,艺术的演唱档次抵挡不过大众的娱乐明星要求。 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政治社会传统主宰和民间文化传统蛰伏承传的东方国度,文化的变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物质简单时代,文化的意义并不只是精神慰藉的作用,而且还承担着生活的生存实在重担(《一江春水向东流》代表了中国百姓在困境中望月思人的文化慰藉,包括诸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人情境),但在物质相对富足而小康渐变为生存现实的背景下,文化的面貌就相当程度的成为时代发展的风向标,于是,文化的命题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它可能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指标。 当下实情就是:我们开始习惯于娱乐文化的直接享乐,因为本我的本能需要已经大胆显露,而厌烦思索的习俗已经膨胀,过分投合所谓“观众”的需要的收视率、票房等等的经济指标高扬着世俗的旗帜打压着传统的艺术文化领域,让囊中羞涩的艺术无地自容。2004年可能是中国电视传媒全面进入娱乐文化兴旺局面的标志一年。在2003年电视传播观念出乎意料地经历了关键性的转变之后,歌舞升平的娱乐文化面貌规模化横陈在我们面前。包括央视《梦想剧场》在内的许多节目大张旗鼓的进行娱乐游艺耍弄并获得意外掌声;包括春节文艺晚会明显投合娱乐观众口味的节目选取;包括各种娱乐侵袭到新闻恳谈节目的趋向等,更不用说地方台早已欣欣然得益于主持人的娱乐风格,和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等现象,都使我们感受到愈来愈开放的文化风尚和轻松自如的创作时潮。我们义无返顾地陷入娱乐享受,是因为难以抵挡的娱乐消费将替代死板政治教化生活,成为人们的主动选择。而在文化变化的背后的事实也在支撑着这一判断:国家统计局发布2003年中国GDP人均达到1000美元的数据。按照国际上认识,达到1000美元后将实现消费型、享受型社会的跨越,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在平均值背后是相当地域都市早已实现GDP人均超越1000美元的事实(比如成都作为副省级城市,2003年是全国14个副省级的第四,达到18998元人民币),于是,消费文化弥漫都市已首先在传媒上显著呈现。而小康社会的召唤更是预示着消费文化的蓬勃发展态势。主流机构要求冲破传统计划经济陈俗谋求革新的合理出发点,相当程度演变为继续垄断的权威来张扬支持娱乐的肆无忌惮,艺术原本被钳制的枷锁同步转换成简单的市场原则,趾高气扬的指斥继续让艺术晕头转向难以辩解。娱乐的合理性变成了惟一性而得意洋洋。2004年开端的艺术文化娱乐性在叫好声中可能导致的危险被忽略漠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