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有其特有的理论、途径和方法,早就应该被视为一个学科 领域。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指的是对中国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的探索考察,其时 代下限可划在秦的统一,甚或汉武帝以前。古代文明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综合,从而 自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例如,研究古代埃及的为埃及学;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为 亚述学;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在西方称为古典研究等等。中国古代文明持久绵续,通 行的“汉学”(Sinology)一词将古代到近现代都包括在内,并不是专限于中国文明的早 期阶段。研究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有其特有的理论、途径和方法,早就应该被视为一 个学科领域了。这里暂以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名之,以便于下面讨论。 国外历史学者,常把人类的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prehistort)和历史时期(history)。 所谓史前,是还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依靠考古学、人类学来研究的时期。这样的划分, 很早便介绍到中国来,为历史学界所习用。近些年又流行一个词protohistory,有人主 张译作原史时期,讲的是虽然已有数量不同的文字记载存在,但仍然要在较大程序上依 靠考古学研究的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应该说主要是考察这样的时期,所以我们谈 这个领域的未来进展,也要由考古学方面说起。 现代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开始传入中国,已是清末。我在一些地方曾经反复说过,由于 中国从古以来即有收藏和研究古物的风气,不少人觉得考古是我们固有的,这种看法其 实是不对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田野发掘技术和层位学、类型学等一套理论 ,是19世纪初才开始形成的,开始传入中国,已到清末。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以 中国人自己主持的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和1928年肇端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作为标 志,距今不过七十余年。即使自殷墟的工作向上追溯,以1899年殷墟甲骨的发现鉴定为 其先声,也只刚刚超过一百年。 商波梁根据远征中发现的罗塞塔石,解读了古埃及文,奠定了埃及学的真正基础。中 国古代文明研究有关考古学的方面,不妨同埃及学的情况试行对比。埃及古物在古希腊 罗马时已被认识,而真正的研究则以1798年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组织埃及研究所 (Institute,d'Egypte)编著《埃及图说》(Description de l'Egypte)为滥觞。1823年 商波梁(F.Champollion)根据远征中发现的罗塞塔石,解读了古埃及文,奠定了埃及学 的真正基础。这些,都早于甲古及殷墟。有人提出,古代埃及的考古发现,比中国丰富 许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这里的工作起步较晚,并不是中国古代文明本身有什 么逊色。 中国传世古代典籍非常繁多,且有久远的注疏传统,使中国考古学由开始建立起,就 与历史学的研究紧密结合。中国传世古代典籍繁多,且有久远的注疏传统,使中国考古 学由开始建立起,就与历史学的研究紧密结合。王国维提倡的以纸上材料同地下材料互 相印证的“二重证据法”,成为考古学的明显特点。尽管有学者提出过不同意见,这样 的特点在新世纪中仍会继续下去。考古学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提供更多更新的依据 。 将来的发掘,应尽量转向由研究需要出发的主动发掘。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大多数 是出于配合基建等原因而进行的带有抢救性的发掘,在选点等问题上难免被动,在人力 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尤其如此。将来的发掘,应尽量转向由研究需要出发的主动发掘,以 求对学科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从研究出发的主动发掘,已有不少影响重大的例子,其中的一个便是殷墟。在殷墟发 掘之前,已经有了甲骨的发现鉴定和举世震惊的研究,已经作了遗址的调查及与文献的 印证,于是殷墟的发掘成为必要的工作。从殷墟发掘起始,展开了整个商文化的考古研 究。另一个值得举出的,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夏墟”调查。在豫西进行的这次考古 调查,完全是从历史文献有关夏的记载出发的,而其结果乃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遗址,认 识了二里头文化。经过多年争论后,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属于夏代。 殷墟和“夏墟”的工作,可说是从研究需要出发的两种类型。殷墟有甲骨文证明,工 作的展开和深入顺理成章。“夏墟”和夏文化的探索,因为迄今未发现表明是夏的文字 材料,不能同样顺利。在这里应当指出,像殷墟这种类型的发现,事实上不可能多。即 使是时间很晚的,如东周时期的一些城址,其性质也每每只能通过沿革地理法来推定。 夏商周许多都邑,现在还没有发现或落实,陵墓也是一样,有必要主动寻找。例如很多 人提到的西周王陵,一旦发现,自对文明研究大有裨益。 文博单位藏品要建立电脑资料库,并辑成图录。各种考古学文化应编制标准器物分期 图谱,也要电脑化。处在世纪之交,对已有的考古工作成果进行回顾总结,也很必要。 建议订立计划,限期把各地做过的较重要的发掘报告悉数出版。文博单位藏品要建立电 脑资料库,并辑成图录。各种考古学文化应编制标准器物分期图谱,也要电脑化,以改 变学习研究更多依靠经验的局面。这些,也为将来大规模的主动发掘和研究准备条件。 20世纪后半期,各国的考古学有一个共同的演进趋势,即越来越多地与新的自然科学 技术相结合。中国学者在这一方面的反应是迅速的,例如在50年代后期就采用了当时发 明未久的碳14同位素测年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近些年的发展更快,已经形成被 称为“科技考古”的分支学科,在有的大学里还建有系所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