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93/Z(2004)04-0064-06 一 文化观念一直在深刻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 由西方人首创的国际关系研究,已经走过了这样一个历程:即从欧洲各国关系研究到 世界各国关系研究,再从世界各国关系研究到全球一个“村”(地球村)的人际和组织间 关系研究,这三者之间惊人的、跳跃性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虽然这第 二个巨变,即从各民族国家关系到全球“一体化”关系探索的视域转变,现在仍在启动 和进行之中,许多人仍对之表示怀疑和反对,甚至是深表怀疑和强烈反对,但希望联合 国能改革成更实体化的“世界政府”、希望各种国际组织能在复杂的国际事务中承担更 多的管理和协作作用、以及希望各国人民之间的民间交往能对促进单边、多边国际关系 起到更大影响力,建设和维持永久的和平生活,都已经是世界性的普遍民意。 人们熟悉的“国际关系”的一般定义是:国家间政治和经济关系。它们主要体现为国 家间权力、利益和军事力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人们熟悉的“国际文化交流”的一般定义 是:两种或多种以上的异质文化进行的相互传播和交流。这类“国际关系”和“文化交 流”的定义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人成了国家、民族、种族、文化的载体和工具;二是 国家、文化成了与人分离的东西。文化被国有化、实体化、概念化和意识形态化了。人 却没有在国际关系中占有应有的地位。所以说,过去国际关系理解中的“文化关系”和 “国际文化关系”被忽视了;同时国家间文化交流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流”被 忽视了。 南澳大利亚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霍尔顿在《全球化的影响》一文中说:文化处于 一种类似灰姑娘的地位,经济学和政治学科对待文化,如同对待一堆模糊的剩余物。每 当各种建立在理性和利益基础之上的解释或分析失败时,才会提及“文化”。[1] 实际上,国际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和文化关系。人际关系重视人性化的国际交往, 文化关系强调综合性的全球文明治理。国际间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都不是由 “国家”完成的,而是由具体的人(个体或被组织了的个体)完成的。国际关系是人际关 系以国家、民族、种族、地区、团体……为单位进行的交往,它们也是人们的信仰(或 观念)、行为方式和不同社会组织制度之间的交往。正是这种文化间的不同关系和交往 ,使得国家间出现相互抗衡或相互制衡,相互信任或彼此仇恨,相互猜疑或彼此合作。 不同的国家间、组织间和人际间的“文化关系”,使得有些经济利益竞争激烈的国家 之间却可能毫无军事冲突的可能;也使得一些地理上相距甚远、直接利益关系也极为疏 离的国家间却彼此用远程导弹日夜相互瞄准;还有许多存在了千年百年的种族、民族、 国家、团体和个人,对某些国家的人们来说,好像是个空白,或者是个谜、一个奇怪落 后的地方,甚至像个危险的黑洞,是世界的“问题之源”。但这些厌恶性的想法,大都 是一些对异文化不同程度的偏见。 今天,本土文化或民族文化仍然是神圣的,但在“全球村”的“普适价值观”逐渐建 立的过程中,所有的文化都加速了相互交流的进程,并日益整合在同一个“现代文明” 的框架之中,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将成为一种“世界文化”或“全球文化”的“亚文 化”。“现代文明”是一个现代人类共享的生活和对话平台,不同的“亚文化”是人类 各自追求的“身份”或“自性”。不同的亚文化之间是独立、平等的,又是相互渗透和 借鉴的。 今天,国家的主权依然是神圣的,但“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已经提出,并迅速引起 赞同或批判的回响和世界性影响。在各个国家的政府或外交部发言人对这个热点问题进 行不同反应的同时,所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在同步做出自己的反应和评判。对每个 个体的人而言,他或她总是处于一种或多种文化之中,具有一种或多种文化立场,所以 他的任何对世界大事的反应和评判都有其文化的背景或“文化基因”。人们的文化观念 和立场一直在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Alfred L.Kroeber)和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 已经设想,不同文化里是否有像生物世界里“生物基因”(gene)那样的基本而又齐一的 “文化基因”。60年代也有文化学者提出可以把这些可以交流传递的文化微观单元称为 “特征丛”(Trait-complex)或“行子”(actone)。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学家道金 斯(Richard Dawkins)教授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私的基因》,他在书中已经将生物世界 中生命“基因复制”这一本质现象的分析,应用到对人类文化演进机制的分析之中,并 为“文化传播的基本单元”或人类行为“模仿”的“基本单位”起了一个名字,中文译 为“拟子”(meme)。文化拟子或思想拟子(idea-meme)在传播中虽然不像生物基因复制 那样有较高的复制保真度(copying-fidelity),文化的承传和交流过程会出现许多变化 和混合,但生物基因的复制必须通过生物体的遗传关系(如父母与子女)来进行,而文化 拟子的传播可以在不同地区、民族和社会中毫无干系的任何人之间进行,而且均会像生 物基因一样地丰盛繁衍(fecundity)和忠实地自我复制。文化拟子的复制和传播,使得 不同文化模式得以保存、维系和传承,而这些“活动”中的文化拟子决定了人们认知世 界、把握世界、观察世界的态度、视角、进路、分类和解码方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