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员):“文化”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各个方面都 牵涉到文化。文化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文化,如吃、喝、穿戴、舞蹈等等,这种 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我们旅游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首先看到的就是生活文化的特点。 第二类是观念文化,这是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抽象思维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产生的 ,比如哲学、艺术、诗歌等等。生活文化比较容易进行交流,可是观念文化距离就很大 ,比如我们讲“自由”、“民主”,和美国差别就很大。怎样来沟通和加强互相理解是 一个艰难的过程。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交流高潮一个是汉朝,一个是唐朝。今天在开 放的形势下,第三个交流的高潮已经在酝酿、发展之中。文化建设包含着现实、整体、 高度抽象的学科门类。要通过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有效地抓好文化发展,包括青少年 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文化建设要很慎重地提产业化,教育方面提产业化我就不赞同。为什么呢?因为文化、 教育,它有公益性,也有营利性。发展文化,人们担心一提产业化就是赚钱、裁人,就 是商业化,实际上也不应该是这样。要把文化产业发展同文化事业发展从政策上作出明 确区分,才能真正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 宋蜀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我是研究民族学的,研究 对象是族群和文化。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 化。物质文化对自然界,制度文化对人,精神文化对自己,包括音乐、诗歌、戏剧、小 说等等。但是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在几个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没有间断过 ,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研究。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地了解过去,就不能正确面对现在;如 果不能正确面对现在,就不能科学预测未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艺术研究院做了很多 有益的工作。中国的文化在文化大转变的过程中,各民族有很多东西都消失了。最近, 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这很正确,因为人是文化之本。在历史大变动中,要把有 文化价值、有文化意义的东西发掘出来保存下去,这对中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现在 有些年轻人钟情西方传入的情人节、圣诞节等,相反,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 、中秋节等倒被冷落了。第二是保存;第三是研究,应该研究为什么要保存中国的文化 ,为什么要反映中国的价值观;第四是创新的问题。现在不少旅游地区为了吸引旅游者 ,为了发展经济,将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通过现在人的“创新”,搞得不伦不类,这种 情况比较普遍。这是非常遗憾的。实际上,对这种做法,各民族地区的人民并不欢迎, 甚至会引起反感,因为这样做并不能反映这个民族的优良文化。因此我们要把好关,不 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我有一些想法。所以我提出“发掘”、 “保存”、“研究”、“创新”这四个步骤。 李学勤(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家正部长在讲话中提到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个 阶段,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现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化建设事业,把文化 发展作为我们整个国家以人文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前出现的 一些问题,说明我们有必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重视。改革开放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准备了 很好的物质基础。比如电视的发展、书刊的出版,成绩惊人。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物质 基础,也不是没有人力物力条件,问题是精神产品的质量的确有待提高。我们可以选择 一个门类进行统计,看看现在究竟有多少被大家公认为好书或者较好的书在流传。北京 的许多博物馆,一年有多少人去参观?据说参观的人很少。再比如,日本漫画书充斥我 们的市场,还有电脑游戏的泛滥,这些都涉及到提高公众素质的问题。现在我们的教育 实际上是填塞知识的应试教育,有知识不一定等于有文化,必须重视从公众传播方式方 面提高公众文化素质。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去年有一位法国汉学家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他问为 什么中国的文化是多元性的?意思是说,从传统来看,中国有“儒”、“释”、“道” 三家,但三家从来没有因为思想文化内容不同而引起冲突或者发生战争。这是什么原因 ?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观念上说,由于我们的“和而不同”的基本观念, 虽然“不同”,但是可以“和谐”相处。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齐国、郑国等国的学 者同时提出“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个思想一直在支持着我们的文化。第二,由于我们 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从最高的领导者来讲,他也不希望存在冲突。比如说唐朝采取“ 三教论衡”的办法,按输赢排序,而不是消灭哪一方。中国的这种思想基础有很重要的 意义,当前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有两个很大的危险,一个是文化霸权主义,从20世纪美国 学者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到21世纪初美国麦克尔·哈特和意大利安东尼奥·奈格尔 提出新帝国主义论,就是要造就文化霸权帝国的思想。另一种是文化部落主义,这是一 种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的原教旨主义。怎样消解这两种思潮之间的冲突?很可能 中国的“和而不同”思想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一点我又想到怎样来发掘、整理、发 展中国自己的文化。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讲过,在公元前2500年出现过一个新轴 心时代。当时有印度的释迦摩尼、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希腊的柏拉图等等。在每一次文 化发生新的飞跃的时候,都要回归原点,从那里寻找前进的动力。当前很可能是一个新 的轴心时代,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民族都在试图从文化传统中去寻找力量。怎样让优秀 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并不是学者坐而论道就能实现的,要使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到群众当 中去。北京的安定门街道搞社区文化建设,在儿童、居民当中推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尝试 ,取得了一定成绩,值得我们重视。现在大家都看电视,但电视中对真正的中国传统文 化宣传得很少,这似乎不利于教育广大电视观众。怎样介绍儒家思想、老庄思想中的精 华部分,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国哲学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就在于它教你怎样 做人,怎样做一个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负责的人。我们还应注意到,任何民族的文化 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前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 吸收了印度文化,使得中国文化有了重要的发展;今天我们同样面临怎样更好地吸收西 方文化而不断前进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地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中国文 化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么中国文化将被边缘化。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对文化上的 “西方中心论”进行消解和批判之时,我们切不可提倡文化上的“东方中心论”或“中 国中心论”。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会对人类社会做出 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