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96(2004)01-0011-03 人类文明发展速度、方向、内容,决定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前途命运。为了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机制,有必要探讨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以明确文明定义。 一、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过程 文化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和广泛的复合体。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的“文”,原本是指“色彩交错,好看的纹理,以及华美文章文彩”等意思。引伸一下可以理解为“使……变得有条理、合理、好看”的意思,也就是表示一种将事物人工化,由人的标准和尺度去观察对象的行为和效果。更进一步讲,还包含人类在改造外界的过程中自己也被改造的含义。总之,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指按人的方式改造世界,使外界事物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指反过来,再用这些改造世界的人文成果来提高人、武装人、造就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这样,“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可以解释成“用人(文)化了的东西,再来造就人生活的世界,并造就人类自身”。“化成天下”,既包括“化”的过程,即动态的实践过程,也包括“化成”的结果,即化物化人的成果。所以,从中国文化概念起源的角度看,文化是与人类共存亡的,自人猿揖别以来,就有了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在西方,文化一词从内涵上看,与中国文化概念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其外延却比中国的文化概念小,指农耕社会后的现象,意指农耕和园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土地耕耘和作物培育。后来将这一术语逐渐引伸到精神生活领域,泛指人类由于理性思维的发展而引发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学术界定义很多,但大体上可概括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广义文化,即通常说的大文化。从内容看,既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实践活动、实践过程,又指人类通过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本质含义是自然的人化,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它映视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从产生看,是以区域世界的文化形态出现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人类文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从发展看,人类文化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人类进化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狭义文化则是指排除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创造活动及结果部分,专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即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客观存在的,由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化是一定社会集团典型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这一集团的思想理论、伦理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等内容。研究文化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须从大文化即广义文化的角度进行。 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创造过程。首先,文化是后天的,与人类进化同步。人类文化既是实践创造过程,又是实践创造的结果,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人类发展本身。文化的内容、形式和能力都是后天习得的。文化与个体相传的遗传基因不同,是靠社会延续和推广的。其次,文化具有客观性,是人类进化的载体。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世界,是寓实践和创新于一体的过程。文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和结果,无不实实在在、活生生地体现着人类的进化。我们认识文明就是认识文化,发展文明就是发展文化,正是文化的进步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呈现出跃进的阶梯。再次,文化具有主观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乃至人自身的人化,其内在矛盾是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解决主客体的矛盾过程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又必须创造技术,科学和技术从过程到结果无不饱含着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文化的状态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文化的精神成果潜入社会的群体意识,进而引发系列创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充分说明,文化创新是社会创新的领跑者。文化创新与社会制度创新的链接,直接作用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性质和结构。 二、文明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我国古代就曾使用“文明”一词。《易经·乾卦》中就有“天下文明”之句。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疏道:“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文章而光明也。”表面看谈及的只是自然现象,内涵却具有社会演化的意义。从“阳气在田”可见,文明指的是人类社会走出狩猎—采集和游牧社会进入农耕社会阶段的现象,因为狩猎—采集和游牧社会人们是无定所的游动生活方式,以采集植物果实、狩猎和驯养动物为生,尚未进化到定居下来进行土地开垦和植物种植的农耕生活,因而当时的土地只是游牧的草原,而不是田地。“田”字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天文、地理、土壤、水分、种子、栽培等认识和技能的提高,人类开始过上以养植和农耕劳作为主的定居生活,从而人类社会已进化到农耕社会。“天下文章而光明”则说明,定居生活方式客观上要求按照能够维持大家生存的基本人性要求和发展要求建章立制,以保证社会的正常秩序。有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统一的伦理道德规范,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易经·贲卦》中“文明以止,人文也”,进一步强调了文明重在人文的意思。魏人王弼、晋人韩康伯并注云:“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孔颖达疏道:“文明,离也,以止艮也。用以文明之道,裁止于人,是人之文德之教。”这里指的是人文教化的道理与方法,摈弃狩猎—采集和游牧社会野蛮好战、凡事述诸武力的旧习,而以农耕群居社会人文教化为荣。《尚书·舜典》的“睿哲文明”,则表示国家和社会面貌的开化、光明,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