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五十岁以下的球迷观看1941年棒球手乔迪·马吉欧创下56场连续安打纪录的资 料片时,多半会对当年的球迷们皱眉头:那里怎么会到处都是一片西服套装和正经的软 呢帽? 今天的球迷是多么的迥然不同啊。在所有的球赛中,无论是什么年龄的观众,都是牛 仔T恤,更不用说那些“疯狂”的铁杆儿们在脸上涂抹,甚至赤膊上阵,胸口上炫耀着 自己支持的球星。 四五十年代衣着严肃的背后是短缺。你惟一的衣服就是你的工作装,或者是更正式的 套装。“休闲星期五”离我们还十分遥远,甚至连周日也休闲不起来。那时的“星期日 装”,说的上教堂的正装。 穿便服的习惯大概是从美国西岸开始的。1960年代,便装在美国大学里年轻教员中已 经成为了绝对的需要。这些人急切地想销毁一切将自己和那个万恶的等级社会联系起来 的证据。他们除了想看上去和学生们一样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渴望在外表上能永 远年轻。掩饰年龄的捷径自然是牛仔、T恤和其他的那一堆行头。 这种随便到今天已经被制度化,很少还有餐厅能够要求顾客穿西装打领带了。现在电 视里那些穿着讲究的人都成了另外一个时代的象征。 那个年代,人的一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一律戏剧,有它的开始、主体和尾声。当时 的观念认为每一个部分都有它的长和短,不过人的中年、这个主体,是最漫长和认真的 。所有严肃的和重要的事件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发生。模糊人生三部曲的界线就是挑战自 然、颠倒是非,甚至有一点怪诞。 而今那些老思想都被粉碎了。处处的主流观念好像是要尽可能来永葆青春。健身中心 ,还有那成灾的运动服,剧增的美容手术(男女都有分),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电视、电影 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青春文化胜利的证明。我指的青春文化,不仅是说美国社会各个 年龄阶层集体崇拜年轻人的现象,更是说明青春已经不是一个向成人社会的过渡,而是 一种追求,一种需要吹嘘的生活方式。 这种文化当然不是一夜间就能形成的,它几十年来一直在积淀之中;它的地位也不是 一两件突发事件就可以改变的,连9·11这样起初被认为会撕破美国社会所有天真的悲 剧也不能办到。青年文化也允许了许多例外,在美国还有不少“成年人”存在,比如格 林斯潘、柯克·帕特里克、沃伦·巴菲特等等。但是这些成熟的男女看上去已经有点稀 奇了,他们不再代表主流文化。 青春文化的开始大概是1951年后的十年间。那年塞林格出版的《麦田守望者》展现了 青春的纯粹并为青年找准了青春的对头。这是一个再清楚不过的敌我关系,针对“变老 ”了的罪人。他们包括霍顿所厌恶的父母、出卖了青春的哥哥,还包括所有那些已经度 过了青春期,却还厚着脸皮赖在世上的人。华滋华斯在《永生颂》中说人生来就有伟大 的智慧,社会却一点一滴地将它断绝。更早,柏拉图也阐述过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子宫 中就满腹智慧,分娩那一刻,我们和母体分开,更抛弃了我们的智慧。卢梭也有他法国 式的解释:人本来是高尚的野人,是社会生活将我们变得卑鄙和讨厌,换句话说,人越 老越坏。当然这些浪漫主义的思想从来就不会偏袒成熟的东西,更别说老东西了。 青春文化的胜利在美国要数是最彻底的了。肯尼迪政府对青春的强调就从总统本人开 始。他是第一个在公众场合没有例行戴帽子的总统。六十年代激进学生们假定的乌托邦 是一个没有老人的国都。他们的信条是“绝不相信一个三十岁以上的人!” 音乐是推动青年文化的主力之一。“猫王”就是这场运动的分水岭。“猫王”以前的 一代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有趣而荒诞的现象,或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他那一代对“猫王 ”就相当严肃,是反叛精神的代表人物。摇滚成了一面窗帘,一边是坚决要留住青春的 ,另一边是向往成熟的。后来“披头士”凭着他们不依赖毒品的健康魅力,终于使年轻 人的观念得以站住脚跟。摇滚成了向大人说滚蛋的办法。 这些还未成为主义的观念在电影中得到了继续的巩固。逐渐地,电影不仅越发地面向 青年观众,它的制作者更是明显的年轻化。今天一个四十岁的制片如果还没有成功,好 像就注定是个失败。罗伯特·雷德福,虽然已经六十好几了,却始终保持着一个穿牛仔 的大学生形象。古稀之年的保罗·纽曼,却仍然和西装革履的形象格格不入。休·格兰 特,干脆就是一个以当大男孩儿为业的演员。金·凯瑞,今年四十二,不久才在采访中 强调他主演的片子《电影人生》,就以标准青春期少年的自我陶醉的口吻说:“你永远 都有那个你家长留给你的空虚,那些他们不能给你的东西。”可怜的孩子啊。 最近的历史似乎也很少给现在的成年人考验和历练。我们似乎再也不需要一个能够经 得起大萧条和世界大战考验的政治家。所以从今以后,所有的总统候选人和议会参选人 都不会拥有以前那些用来证明候选人成熟的经历。未来政治家的磨练毫无疑问将会是未 能进入布朗大学的痛苦和如何心志健全地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 今天的商业领导也不比政治家重上半斤八两。翻开《纽约时报》的商业版看到的都是 穿着马球衫的总裁们,要么刚从一个凋零了的合并中走出,要么就是因公司亏损而辞职 ,却带走巨额的奖金。这些满身高级商标的人并不能给投资者任何的信心。“安然的问 题是,”一个该公司雇员在公司倒闭后说,“公司里没有一个懂事的人。” 二战后美国日渐增加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这些永远生活在青春期的美国人。以 前钱相对少的时候,人们被迫要严肃起来,迅速长大。现在有了钱,一些压力相应地减 少了。越来越多的人是在有一笔财富的情况下开始工作,这些保障是前一代人没有的。 所有的机会好像都在面前,他们游走于克尔凯郭尔比喻的那个“可能性的海洋”中。其 中的可能性之一就是能够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都长时间地拒绝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