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治变革和经济现代化发展,我国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 产却在某些方面受到一定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使人们对全民族 民俗佳节失去了“文化记忆”,使当代青少年转而热衷于欢度西方节日,这是一个优秀 文化遗产的危险信号。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 被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加以保护。例如端午节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 ,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全民的多民族的防疫祛 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大节日。为了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传统 ,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 其原文化形态。 端午节又俗称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它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多民族民俗大 节,两千多年来,不仅海内外汉族或华人家家户户都要隆重庆祝,并在许多城乡社区村 寨举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同时,南北方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 、土家、达斡尔等约28个少数民族也都各具特色地热烈庆祝这个盛大节日。更值得注意 的是,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在欢 度端午佳节。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节庆典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文化遗产 ”予以保护,年年举行隆重的盛大庆典艺术活动,吸引了国内国际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 。韩国的文化部门目前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 节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东方佳节。实际上,这个节日最早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用龙 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它一直是以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吉祥节日 传下来的。在端午节的活动中,自古以来就有了赛龙舟,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 用楝叶包米粽,采插艾叶、菖蒲,取蟾酥,涂饮雄黄酒,调制朱砂酒,采多种草药,人 身上及屋内各处悬挂香包,墙上张挂钟馗画像或避邪符印等等,都和上述节日主题息息 相关。以后才渐渐加入了纪念地方性名人的内容。例如、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纪念 屈原,长江下游江浙吴地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又与屈原投江 不相干。可见,端午节作为各地方的民俗节日分别加入了纪念地方历史人物的内容面成 了局部历史文化的延伸;但是作为全民性的民俗大节,端午节一直是以酷暑之前进行一 次大规模的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四川小凉山彝族在端午节,人们纷纷进山采集草 药,做防病治病之用。仫佬族过端午要抬着纸船到田间赶走害虫,祝祷禾苗成长。贵州 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游方等活动。藏族民间过端 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游戏等活动。作为多民族的民俗大节, 除了自古以来的避瘟驱毒、防灾去病的积极含义外,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许多俗信色彩。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民俗节日的文化意味就更浓重了。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粽子,古称角黍。早在公元2世纪时便 流行这种食品了。最早是用新竹筒盛米煮成筒粽,后来才改用楝叶、菰芦叶、竹叶、苇 叶裹粘米成尖角心形状,煮熟后食用。此俗传入长江、汉水流域,与端午节投粽入江中 祭屈原或饲蛟龙的习俗相结合,流传为节日食品。唐宋以来粽子成为举国上下最流行的 节日美食和馈赠礼品,不仅家家争做,而且市场上也出售各种各样的米粽。唐明皇还为 此吟出了“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节日期间供祭神佛和祖先也都用米粽。 1700余年以来,粽子的花样繁多,随着华人向全球各地移居,把粽子也带到世界各地成 为中餐美食,快餐珍品。粽子早已脱离了祭屈原、饲蛟龙的古俗文化束缚,成为当代广 泛流行于世的传统食品。 最后说说龙舟竞渡。赛龙舟应来自古俗祭龙,以后又有记载是为屈原招魂,这在楚地 相沿成习丰富了有限的地方性活动,在当地具有一定特色;在吴越地区,龙舟竞渡只为 祭伍子胥或祭孝女曹娥。即使是在楚地的竞渡,也是很早从四月初八揭篷打船开始便进 入了划船比赛的准备,远比祭祀更加郑重、繁忙。在《武陵竞渡略》和《荆楚岁时记》 中那种热烈紧张的竞技描写和赛事意义已经全然与为屈原招魂的传说无关。 多年来报纸书刊上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总是只讲它是一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 节日,这未免过分片面地强调特定地方的纪念性内容,夸大地利用其政治性的功利目的 ,结果,在相当长的年月里,使几代人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 ,逐渐失去了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从整体上冲淡了并损害了一个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 、企盼吉祥的美好节日。对于像端午节这样的多民族全民节日,应当恢复它两千多年来 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如果和现 代全世界范围防治“非典”、“禽流感”疫情的大规模活动比照起来,完美地保护端午 节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端午节文化向往国富民强的优良传统,使端午节为增强 各民族人民身心健康发挥巨大的鼓动作用,应该说是最有可持续发展和振奋民族精神的 重大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