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4)01-0063-06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各种要素在整体中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为社会事实 。就像是“生命不能分解,它是一个整体,所以它只能以整体的形式存在于有生命的物 质之中。生命只以整体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部分的形式存在。本身能够吸收营养和进 行繁殖的,一句话,能够活着的绝不是细胞中没有生命的分子,而是细胞本身,也只能 是它。”[1](P11-12)这种关于生命所述的一切,也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一切综合体。 这种构成整体社会的特殊综合体可以产生与孤立地出现于个人意识中的现象完全不同的 新现象,那就应当承认,这些特殊的事实存在在于生产了它们的社会本身之中,而不存 在于这个社会的局部之中。 民族经济作为民族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也不是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存 在的。正如弗郎索瓦·配鲁所说的:“经济体系总是沉浸在文化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这种文化环境里,每个都遵守自己所属群体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尽管未必完全 为这些东西所决定。意义比较明确的价值使某些目标处于相对优先的地位,对于这些目 标的追求,激励着每一个人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他们也可能提 出反对意见,采取阻挠行动,抵制这种发展。这就是群体发展的辨证过程,这就是历史 表明永无止境的个人人格发展的辩证过程。”[2](P19)戈德利耶就曾经指出过,物质与 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范畴的出现,只是一种抽象,实际上他们都是一个整体的 不同部分[3](P6)。就经济本身而言,它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结构体系,这一复杂 的结构体系是由人的行为复杂性与多样性所构成和决定的。尽管经济的运行是由“效率 ”这一原则在支配。但在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在其特定文化的规约下,使得人们在追求节 省的目的的过程中,促使复杂的行为被纳入到一个文化经济统一体的坐标系中。在这个 坐标系中,人们复杂多样的行为得到有序的展示。 一、文化环境中的经济活动 经济与文化的其他各要素如亲属关系、宗教信仰、道德法律、传统风俗等种种复杂的 关系交织在一起,或者说是它们是“嵌合”(embedded)在整个社会中。这不单是说人类 社会生活中各种要素错综复杂地交织于一体,也意味着在由血缘关系、宗教、赠予礼仪 等社会习尚所决定的人类行为中,实际上潜伏着财物的生产、分配等经济功能,——尽 管这些功能在表面上不为人们所意识到。[4](P8)经济行动、产出、制度等不仅受行动 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影响,而且受到全体网络关系的结构影响[5](P95-99)。因为长期共 同生活在一起的人群和组织中间具有一种结构化的生活方式,社会才有了经济。为了每 一个人的自然生存,需要连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与服务周而复始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中就 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果一个社会或人们共同体在物质与服务上没有一种结构化的供给 ,那么它就无法存续。而这种结构化的供给,既不必在表面上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意识到 ,也无须举行什么装模作样的供给仪式。它体现为一种作为社会成员的深层意识“经济 ”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意识是由习尚、道德、法律、传承、传说、神话等具体的 文化因素所决定的。 经济嵌合或陷入社会制度的观点并不新鲜,埃文斯-普里查德在对努尔人的研究中,就 展现了亲属关系不仅控制着世系与婚姻,而且同时也控制着经济与政治生活,在努尔人 的生活中很难将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进行严格的界定,二者是从根本上说不是嵌合或 陷入,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过程中的经济要素与非经济要 素相互编织着社会的总体制度,融合成为一个确保社会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运行机制 。通过着一运行机制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动力。 那么,我们从立足于文化的基点对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分析,对认识民族经济的本质 有何意义,这正是本文所要揭示的内容。对民族经济的调查与分析不可能避开民族文化 ,必须从特定民族文化系统的内部背景进行观察,在这样的一个文化系统内考察经济活 动,就必然要将经济过程中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研究。人类的社会系 统把人类与社会的活动组织起来,以满足其基本的物质需要,包括粮食、住所、衣着等 需要,和非物质需要如教育、知识、精神等需要。一个民族的本体需求与载体需求的满 足都需要人类的创造性劳动,这些活动都是基于同一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但由于过去不 少的经济学家和其他政策的研究者们没有把经济与文化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的 社会系统,或者是他们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现象的存在是事出有 因的。近现代的经济活动,往往是由有经济势力的个人或集团所主持,他们从事经济活 动的目的在于尽快地获取经济利润。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能从短期的范围有限的目 标着眼,即使由于非经济因素的制约而降低了经济利润,他们也只会去追究经济因素或 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少注意长远而普遍存在的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这 样的背景下,对经济问题进行抽象分析的纯经济学原理,往往被无限扩大到人类的经济 活动之中,由此以来,就将民族经济过程中的非经济因素淹没在经济因素之中。如果抛 开了经济过程中非经济因素,所得出的结论是难以反映该民族经济活动的趋势。因为一 个民族的生活、工作和权势的态度,政府机构在该民族中官僚结构与管理结构,裙带关 系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土地所有制结构,经济和社会阶层的弹性与刚性等,在民族 经济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经济与社会》和《经济通史》等著作中,把经济行为看 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与以前探讨经济问题的学者相比,从更加广泛的角度研究了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开阔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眼界,但是他仍然只是把 经济力量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偶然的而非内生的固定的,仅把经济力量与社会 力量视为互为条件。20世纪50年代的具有经济学背景的社会学家帕森斯(Tall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