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近现代的语境中就是指保守传统文化的学说或思潮。它是贯通中国近现代的主要思潮之一,但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层次之分。“非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以顽固派思想、洋务派思想以及晚年康有为的保皇尊孔观点为代表;“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国粹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学等为代表。 文化保守主义虽然有它的历史限制,也有诸多合理因素。一是难以消除的“根”意识。由此而产生的文化上的“我族中心主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深层心理结构就是顽固的寻根意识,特别是当民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时,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就会很自然的生长出来,并表现得相当顽强。它固守在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一边,强调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长期流行的文化信条。只要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存在,任何类型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存在都有它现实的合理性。二是站在了文化连续性的基石上。任何一种新的文化都必然与先在的文化资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的这种连续性为文化保守主义的存在提供了逻辑的合理性。三是关注到文化的普遍性因素。文化保守主义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和追求,它提倡现实中多一些理想,功利中少一些贪婪,冷酷中多一些温情,竞争中少一些争斗……文化保守主义这些颇具特色的价值理念对于丰富我们的人生,推进社会的进步,难道真的一文不值吗? 文化保守主义尽管包含有一些文化进步主义的因素,但它总体逃脱不了民族文化本位立场的限定,而这种立场与文化的世界性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作为现代化精神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在各方面与现代化精神的矛盾决定了作为整体的它只能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这一点决不会因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良好愿望而得到丝毫改变。 摘自《天府新论》(成都),2004.2.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