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原创文化”一语中的“原创”的涵义? 杨适先生把“原创文化”作为“轴心时期文化”的同义语,(注:杨适主编《原创文化与当代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6页。)我谨表赞成。现再略申理由:“原创文化”如果直接地以英文表述,那就是original culture。英文之origin来自拉丁文之名词origo,名词又来自动词orior,于古希腊文则为archy。这样的表述说明“起源”是足够的。因为以上所引拉丁、希腊词源,皆有“升起”、“起始”、“产生”、“渊源”等义。在现在的英文辞书里,尽管形容词original条下,已经有“新创造性的”(newly created)之类的解释,而名词origin条下则没有“创造”或“独创”的义项,所以这个形容词的解释里的“新创的”等是引申义。 那么,“轴心期”的确切意思是什么?雅斯贝斯(K.Jaspers)本人在其《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第一章里用一句话作了回答:“历史之最深刻的分界线(裂口)就在于此。”(注:Dort liegt der tiefste Einschnitt der Ges chichte.Vom Ursprung und Zielder Geschichte,München,Zürich,1983.s.19.The Origin and Goal Lr History,transl.by Michael Bullok,New Heaven and London,1965,p.1.)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关键的转捩时期。雅斯贝斯对于“轴心期”的特征实际上还有一种表述方式,例如,他在此书第一编第五章第一节里把经历过轴心期的民族称为“轴心民族”,而称未经历这一时期的民族为“无突破的民族”。又,此章第二节标题是“突破后的世界历史”,汉译本就译作“轴心期后的世界历史结构”。“结构”一词非原文及英译之所有,是汉译者援前节之例所加,无伤大雅;把“突破后的”译为“轴心期后的”,虽不能说译文“信”实,不过汉译者可能是怕直译“突破后的”恐难为人理解,所以就转了一个弯。应该承认,汉译者的这个转弯译法在意思上并无错误。轴心期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突破”(break-through、der Durchbruch)。 由此看来,如果只注意于“起源”、“最初”,那么,“轴心期文化”就不符合这样的条件了。因为,在轴心期(axial period,die Achsenzeit)以前还有上古历史文化(ancient historical civilizations,die Geschichtlichen Hochkulturen)。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文化的形成的关键在于“突破”。轴心期以前,如果说也曾有突破,那就只能是亚当和夏娃的从伊甸园被逐出,即人类从自然的分离。人类的这一突破是客观的存在,但不等于在精神上自觉。轴心期文化则是人类的精神觉醒时期,这次的突破才是人类自觉的突破。 愚意以为,原创文化有两重意义,一是“原”,一是“创”,雅斯贝斯的轴心期文兼二义,而重在“创”。如果只重原而不重创,那么原从何起?实在是迄今人们尚无从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兼重原与创,而重在创。 王树人先生对汉字的“原创”一词作了字源上的分析,(注:杨适主编《原创文化与当代教育》,第286-287页。)对我们也很有启发。这里想再作一些
注释: 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本,1981年,第569、183、216、717页。 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本,1981年,第569、183、216、717页。 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本,1981年,第569、183、216、717页。 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本,1981年,第569、183、216、717页。 是。王筠曰:“薪者,新之累增字”。(注:王筠:《说文句读》,上海古籍社影印同治间王氏刊本,1983年,第2065页。)即“新”为“薪”之本字,原为动词(取木),后引申为名词(被取之木),是。按“斤”者,伐木之器,伐木而取薪,薪自木析出,不复为木,变而为薪;此即由破旧以为新。“创”与“新”取譬相类而立意相通。 总之,轴心期文化为人类精神觉醒之第一次突破:为第一次,故为原;为突破,故为创。窃引杨、王二先生之说以作如此之引申,或亦不无小补云。 二、如何理解或把握“原创文化”? 1、“原创文化”是含多之一,是活生生的有机体 如果我们以“原创文化”为“轴心期文化”的等意词,那么“轴心期”民族有哪些?雅斯贝斯在此书第一编五章一节里说有中国人、印度人、伊朗人、犹太人和希腊人。(注: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München,Zürich,1983.s.76.The Origin and Goal Lr History,transl.by Michael Bullok,New Heaven and London,1965,p.51.)而在第二节和许多其他地方,则主要只说中国、印度和西方三个地区。不论如何,在世界上轴心期文化不止一个。如果说轴心期文化是“一”,那么它是含多之一。而且,不论是古代中国、古代印度还是古代希腊的轴心期的“原创文化”,都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学派,每一个学派都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现出其为人类精神觉醒的特殊见地,如果用《庄子·天下篇》的术语来说,那就是各自表现为“道之一偏”的特殊“方术”。他们相互拒斥,相互批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分而言之,他们是多个独立的小系统;合而言之,他们又同属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所以,每一个具体的原创文化都又是含多之一。不分别深研各个小系统,则不能真正理解大系统;不从总体上把握大系统,则又不能真正认识各个小系统。这就从更深一个层次说明,每一个轴心期文化/原创文化都又是含多之一。这是从横的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