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文化转型,学术界对文化问题进行了多次大讨论:一是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方文化发生了第一次大撞击;二是“五四运动”时期;三是20世纪80—90年代。在历次争论中均有激进与保守、“西方”与“国粹”之争。这三次大讨论促进了我国对文化的研究,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主张,如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彻底重建论、西体中用论等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化讨论,主题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创新与发展问题。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它们将推动我国文化的深入研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随着我国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一些有影响的专著相继问世,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还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化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化学论文。相关成果表明,我国当代文化研究已相当活跃深入,从内容上分有文化哲学、文化史学、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文化社会学、文化思想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理论、文化经济学、大众文化、文化行政学、城市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文化产业、文化管理等,尤其是企业文化方面的论著很多,在我国文化研究中占较大比重。 这些论著的发表对传播文化理论、指导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的文化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研究队伍的总体水平不高。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文化研究被视为禁区,我国的文化研究起步晚、起点低,许多研究者是“半路出家”或“业余研究”,主攻方向并不在文化问题上,加之时间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出更多高质量的成果。尤为严重的是我国文化研究队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二是学术交流不够。虽然有一些著名专家学者重视文化研究,开展了一些讨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文化研究呈相对封闭状态,许多人是在孤军奋战,缺乏合作,缺少经常性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更谈不到经常与国际文化学界进行对话和探讨了。三是脱离实际。从总体上看,除了企业文化研究日益重视结合实际、注重案例分析以外,长期以来我国相当多的文化研究者受价值偏好、条件的限制,仅仅是坐在书斋里搞研究,并不了解中外文化发展的实践,他们的文化研究处于“闭门造车”的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文化研究的质量和作用。四是缺乏组织领导。迄今为止,我国文化研究尚无统一的规则,处于一种无组织状态。这样,就难以将全国众多的专家集中到一起,群策群力,形成合力,联合攻关,多出精品。五是研究成果质量不高。我国文化研究不乏创新之作,但是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处于“补课”和“普及”的水平,缺乏学术自信和学术独立,缺乏问题意识和理论深度,缺乏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介绍国外文化研究成果的多,重复性“研究成果”多,对文化基本理论、文化发展规律、重大文化现实问题、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不够,前沿性、原创性成果少。这在文化研究起步阶段是正常的,但是长期如此则不利于我国文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二、时代变迁与文化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论研究,及时地进行研究重心的转移是时代发展、理论进步的必然要求。21世纪不同于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文化转型、文化创新。因此,我国的文化研究重心必须及时进行转移,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实现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发展。 我们认为,21世纪我国文化研究的重心应伴随着现代化由传统研究向现代研究转变,其重心是文化创新与发展。它既包括文化内容方面的创新,也包括形式方面的创新,具有丰富的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问题是: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工业全球化问题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存在着文化全球化与反文化全球化之争。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汤因比等人的“文化趋同论”就是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主义,是必须坚决反对的。第三世界文化学派,包括非洲一些文化学者,在这一点上态度立场是比较明确的,普遍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特殊性,主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有些学者忽视了文化的内涵,用精神文化(主要是意识形态)代替整个文化,连物质形态文化全球化也否定了。这是错误的、有害的。文化工业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激烈争论“文化是否能全球化”的问题时,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率先完成了“文化工业化”,凭借经济和技术优势,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占领了全球大部分文化市场,摧毁了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工业,尤为严重的是他们同时也将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输送到这些国家和地区,以自己的强势文化改造落后的弱势文化。对此,仅仅靠阻碍外国文化的入侵是无济于事的,而应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工业,增强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文化工业体系。马克思曾把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统一起来,他有关文化工业的初步思考具有一种中性定义:资本集中和技术发展,也会导致文化生产方式的变化。1980年,欧洲议会所属的文化合作委员会探讨“文化工业”的涵义,从此它成为一种文化-经济类型。从资本运作来看,资本的本性是最大限度地增殖,它必然要向一切可能获取利润的空间渗透和扩张;从技术进步来看,文化工业是指随科技手段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与生产、传播手段,技术进步使原个体性、一次性的文化生产与传播获得标准化、模式化,可以通过复制批量生产。文化工业是现代科技的必然成就之一。文化工业的主要产品很多,如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像机、唱片、录音带、激光唱盘和视盘、电脑和多媒体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等等。(参见单世联,第378-383页)从政治转型来看,文化工业也是有效的政治舆论手段,它与现代政治体系部分重叠。作为物质形态的文化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生产、流通、消费的。西方文化产品早已大量地抢占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我们已经受到了多年的冲击。在这个问题上的麻木、愚蠢已经使我国丧失了国内外巨大的文化市场,民族文化工业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因此,我们主张“文化相对全球化论”或“物质形态文化全球化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工业,不断提升其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逐步走向世界,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