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现代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的分析和评价,是近两年我国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代以来一直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的西方社会现代化历程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它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受到了后现代理论的彻底反叛这个事实,无疑引起了正在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们的关注和思索。这些思索一方面围绕着后现代理论本身的内容、产生背景和价值意义展开,另一方面又触及了它对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所产生的影响。这些思索无疑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当代的课题。但是,由于一些学者急于提出文化实践策略,在还缺少对后现代理论更深入的哲学思考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评价,如以下三种较有影响的观点: 第一:把后现代理论看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技术主义、唯经济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第二:认为后现代理论是反价值、反道德的虚无主义游戏精神和消极态度; 第三:认为后现代理论的价值在于代表了一种新思维方法,即彻底的否定性。 这些见解掩盖了后现代理论提出的真正问题,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接受或铲除后现代理论,而在于通过研究更深入和广泛地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未来,推动我们的文化哲学精神建设,加强对人类问题研究的世界交流。 一、对几种评价的看法 首先,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庸俗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后现代理论并没有主张把人的生活看成是彻底地沉溺于物质享受,把人的幸福归于感官欲望的满足和时髦风尚的追求。在当代工业化和高技术的条件下,它并没有把人性、人的可能性问题归于金钱资本和技术手段。国内的这方面评价往往依据国外的一些研究,例如,贝尔、杰姆逊、鲍德里拉德的见解。贝尔就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把现代主义潜意识中的彻底自由推进到了人的实践活动层面,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精神的全部问题是缺乏一个扎下根子的道德信仰体系,热情地鼓励享乐主义而败坏了新教道德。杰姆逊把后现代主义看成是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和技术发展造成的文化工业意识形态新特点的体现。鲍德里拉德把后现代社会看成消费社会。尽管这些见解反映了当今西方文化的致命问题,但是,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气质严格说来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私有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伴随物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文化精神背景是建立在节制与纵欲相互制约的矛盾结构上的,后现代理论则正是要探寻西方枯竭文化的根源并且加以彻底瓦解的,即鉴于西方文化史上反叛资本主义神话又几次重新陷入神话导致的实践和理论上的后果而主张策略解构形而上学。而这其中后现代理论并不完全否定当今科学理论和高技术的发展,但是出发点不是辩护资本主义的唯技术主义狭隘的自然思维态度,而是把多样化语言系统和符号学、数学等理论的发展视为文化实践上深层抵制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途径,从而不象人文主义那样把科学看成是西方文化失去创造力的罪魁祸首。 其次,后现代理论并不具有虚无主义层面。王岳川、赵敦华、徐友渔等一直强调后现代主义一味颠覆、瓦解而有虚无主义、消极的一面。虚无主义指近代西方以来对最高理性先验价值的反叛、遗失和在终极实体崩溃时存在者的任何意义和价值也相应丧失的一种人类精神状况。但是形而上学的彻底反叛并不一定走向虚无、毁灭。马克思在反叛思辨形而上学之后指出了建立现实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尼采则在反叛思辨形而上学之后放弃了自由意志规定的人,转而强调生命活力。形而上学从主观任意性的自由意志主体出发建构理性道德先验体系、设定抽象终极实全,出发点和目的都是非实在的,脱离现实人的生活的,本身就是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反对意志主体中心理性的形而上学道德理想主义正是解构了虚无主义。 再次,后现代理论本质上不是思维方式。很多观点都强调后现代理论的方法论和认识特征是一味解构,反规范、反方法。王治河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后现代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彻底的否定性、反对任何前提、假定、中心。然而,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一种修辞化的哲学理论,它的思维方法是策略。 形而上学在理性与存在同一和思想是事物的本质这些原则上,夸大意识作用,试图在意识中把握、设定整体世界,按意识结构决定现实结构,根本上在总体世界之外先验地又设定了一个思想主体。西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不断遇到各种挑战,但是这些挑战又总是重新陷入形而上学,而且在实践层面造成一系列问题,使以主体中心理性为基础的文化日益枯竭、失去活力。面对反叛形而上学的恶性循环,后现代理论在探寻了原因之后,主张“策略”地、在形而上学中不停地建构一解构来瓦解形而上学,以开放的编织去接近形而上学掩盖的可能性问题。封闭的总体化哲学被小心谨慎地修辞化,几种本文被同时阅读,话语狂欢,永恒终极的道德目的、历史线性决定论被取消。这种策略显然不是即刻取消一切,当然也不是以达到肯定目的的追求存在整体本质的辩证法,而是肯定和否定交织开放的修辞。从这个策略上看,后现代理论就当然没必要区别激进否定性和建设性的两种后现代主义了,德里达和罗蒂的差别只是在于运用修辞学程度上。 二、后现代理论的一般特征和问题 走出理解和评价后现代主义的误区,有必要在宏观上概括这种理论的一般特征,以便更深入地加以研究。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所依赖的文化精神前提是任意处理私有财产的狭窄、利己主义、单子论式、孤立的自主理性的主体自由,但是在它之上建立起来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却是严重分裂和分化的、缺乏个性自由发展的、等级官僚压制的、消费主义的、充满全球问题的世界,这个现实本身已经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神话向人们允诺的建立在工业主义、商业主义之上的合理化道德理想,显示了主体理想的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