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人文科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不单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本体论思想,把理解看作此在的存在形式;而且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辩证法思想,把理解看作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在作者看来,这后一方面更能体现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深刻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游戏 事件 对话 伽达默尔指出,理解是人类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理解,决不只是单纯的方法论问题,而是关于人的存在方式和世界存在方式的本体论问题。他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通过揭示理解来揭示在者之在和真理。至于解释,在他看来也不是与理解无关的外在形式,而是理解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解释。 一 自从文艺复兴以后,追求理解的科学性就成了时尚,而理解科学性的标志,则在于抛弃成见,纯客观地看问题。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似乎是这方面的卓越例证,以致许多人认为,人文科学只有采取同样的方法,才能得到切实可靠的知识。 伽达默尔承认自然科学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不过,作为哲学家,他认为应当更深入地思考理解的本性问题。人真能不抱成见地理解吗?真理一经发现就是永恒不变的吗?自然科学方法是唯一普遍的方法吗?海德格尔关于此在时间的阐释为伽达默尔提供了立脚点。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是此在最本已的特质,此在就是一个时间性的在者,从而是一个历史性的在者。据此,伽达默尔认为,人不可能摆脱成见,因为成见正是人的存在的时间性及历史性的表现,要人摆脱成见,就等于把人放在神的位置上。 人既然不可能摆脱成见,那么就不可能做到纯客观地理解。伽达默尔指出,即使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对象也要受人的时间性及历史性影响,只是自然对象的可重复性可证实性妨碍了人们对这一点的认识。在人文科学领域,研究对象受人的时间性及历史性制约表现得极为明显。它们从来不是自身封闭的客体,随着人们不同阶段的理解,它们总是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 伽达默尔认为,一切理解对象,作为经验对象,实际上都具有为人而在的性质。因此,理解者首先要认识这样的命题,即在他物中认识自身。例如在美学中,一棵枯萎的树会表现为一棵伤感的树,但这不是树本身在伤感,也不是从树的理念看,枯萎就是伤感,而是人以对象化的形式表现自身的伤感。他说“所有艺术的本质,就象黑格尔所概括的那样,‘在自身面前展现了人’,别的自然对象——并非只是人的形式——也能在艺术表现中展示道德理念。”〔1〕在历史学中, 历史文本同样不是自在的客体,它们离不开人的理解和解释。因为,“所有意义都关乎‘我’,就解释学经验来说,这意味着承传下来的东西的一切意义在我们这里获得了具体化,它在其中被理解,在它同理解着的我的关系上被理解——而不是在我重建它的原始意义上被理解”。〔2〕在语言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形。语言不是工具,而是人对世界“观”的表现,是对象反思式地反映。“反思是日常经验独断论的反题。有反思能力的人,不是把自己直接放在表象的确定性及其意义的固定规定上,而是能反思,或者,用黑格尔术语说,能看到‘自在之物’即是‘为我之物’”。〔3〕 在伽达默尔看来,正如理解对象不是孤立的、自身封闭的客体一样,理解者也不是孤立的、自身封闭的主体。理解者作为时间性、历史性的在者,同样处在与理解对象的关系中,只有通过理解对象,才能获得自己的在。形象地说,理解者就象一块海绵,只有不断地吸水,才能使自己充实起来。那么,理解者是如何通过理解对象获得并充实自身的在呢?伽达默尔认为,那就是经验,不断地经验。 谈到经验,人们通常以为就是自然科学式的经验。伽达默尔指出,自然科学式的经验不是最根本的,不能说明在的充实过程。他说,其实经验有两种,一种是适合并证实我们的期望,另一种是我们有的那种经验(to the experience that we have)。前一种是自然科学式的、肯定的经验,而“后一种‘经验’的真正含义始终是否定的”。〔4〕在自然科学中,经验是不断被证实的,而且这种证实仅仅是靠重复实现的。但是当经验被证实的时候,它已不再是新经验,因为人们先前已经把握它了。只有预料之外的东西才能给人增加新知识,所以真正的经验只能是否定意义上的经验。只有这种经验,才能说明在的充实。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揭示了经验的否定结构。他在《精神现象学》中就指出:“但精神所以变成了对象,因为精神就是这种自己变成他物、或变成它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而经验则被认为恰恰就是这个运动,在这个运动中,直接的东西,没有经验过的东西,即是说,抽象的东西,无论属于感性存在的或属于单纯的思想事物的,先将自己予以异化,然后从这个异化中返回自身,这样,原来没有经验过的东西才呈现出它的现实性和真理性,才是意识的财产。”〔5〕伽达默尔完全赞同黑格尔对经验的辩证描述,并指出:“在这一点上,黑格尔成了我们的重要见证”。〔6〕不过, 伽达默尔责备黑格尔没有把经验的辩证法贯彻到底。对于黑格尔来说,意识的运动、经验,必然导致不再有任何区别或异化的知识,因此他的经验辩证过程随着一切经验的克服终结了,在意识和对象完全同一的绝对知识中完成了。针对黑格尔的不彻底性,伽达默尔指出,“经验的辩证法不是在确定的知识中完成,而是在经验本身促动的,向着经验的开放中完成”。〔7〕因此, 一个有经验的人不在于有这种或那种经验,而在于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时间性及历史性。毋宁说,有经验的人是彻底的非独断的人,他总是面对着自身的他物。随时准备向新经验开放,并从中学习。 以经验的辩证法为基轴,伽达默尔重新阐释了“解释学循环”。传统的解释学循环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它以为,从文本的整体着眼理解局部,反过来又从文本的局部着眼理解整体,便能正确理解文本。伽达默尔认为,这种把理解者排除在外的“解释学循环”,永远不可能如愿以偿。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循环是第二性的,从属于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循环。本体论的解释学循环则是在历史的在者和历史文本之间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