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德之前, 哲学的发展曾使两个问题成为特别突出的——感官知觉问题和判断问题。”〔1〕前者涉及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后者则与主词和谓词的不同关系,亦即“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有关。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知识的客观必然性问题,关系到真理的标准问题,因而一直是笛卡尔以来,以认识论为重点的西方哲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对“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问题,作一简要的历史考察,揭示其来龙去脉,是很有意义的。 一、笛卡尔:区分“先天—分析”与“后天—综合” 笛卡尔是大陆唯理论者。他指出认识论的研究首先必须划分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人类的心智世界),前者不是知识本身,后者才提供知识。他认为,思维认识事物是通过形成观念的形式进行的,知识的真理也就是观念的真理,观念的真假在于其与事物相符与否。按有无真假之别,笛卡尔区分了描述议论和评价议论,同时肯定前者具有认识功能。他还指出,“我们达到事物的真理是通过双重途径的:一是通过经验,二是通过演绎”〔2〕,但只有演绎才是真正可靠的。 笛卡尔继承了12世纪出现的所谓的“证明的区分”的思想,区别了分析的证明(即从原因进行的证明)和综合的证明,指出前一种证明是先天的,后一种证明是后天的,因此,将“分析”和“先天”、“综合”和“后天”分别联结起来并作了区分。笛卡尔虽然未能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命题区分的问题,但他的讨论仍然为后人”提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二、洛克:区分“教益命题”和“无聊命题” 继笛卡尔之后,洛克对认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书信中曾多次提到洛克有对命题进行区分的迹象。洛克继承了经验论的传统,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认为观念来自后天的经验。他对普遍命题的确实性和概然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知识的真理性只在于前者,而其确实性则基于普遍命题对概念间“必然联系”的把握。概然性普遍命题是建立在“貌似恒常不变的观念关系”之上的。 洛克区分了教益命题(instructive proposition)和无聊命题(trifling proposition)。他认为确实的普遍命题包括教益命题和无聊命题,其中教益命题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说:“语词的真理又分为两层,它或则是纯粹口头的,琐屑的,或则是实在的,能启发人的。”〔3〕无聊的命题也包括两类:一是表示同一性的那些命题, 二是以类来作为种的谓词的各种命题,即谓词包含在主词之中的命题,也称“空言命题”。洛克认为无聊命题“虽有确实性,不过那种确实性只是口头的,并不能启发人们”。〔4〕 在洛克那里,表达“观念间恒常不变关系”的命题是后天的,有经验来源的,但在形式上它是莱布尼茨和康德的“先天命题”的起点,所谓“教益命题”实即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的先声,但康德曾表示洛克作的区分是混淆不清的。“无聊命题”预示了“先天命题”和数理逻辑中的重言式。洛克虽然认识到这类命题本身的缺陷,即不能增加新知识,但也过分贬低了它的认识功能。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一书中就强调分析命题具有启发作用。洛克对命题的区分,直接为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作了准备。 三、莱布尼茨:区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 莱布尼茨和笛卡尔一样主张天赋观念论。他对命题的区分构成了命题区分过程的重要一环。他进一步将“证明论”的“先天—后天”区分,改造为所谓“基础的”区分,把先天和超验、后天和经验对应地联系起来。由此出发,他把洛克的“观念间关系”的确实普遍命题区分为“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 莱布尼茨以精确的逻辑术语取代洛克的“确实性”这种模糊的规定,去把握命题的真理性。他认为,“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真理,这种必然真理由逻辑的同一律和矛盾律来保证,因而具有逻辑必然性;“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真理,是非逻辑必然真的命题,它的对立面是可能的,不符合矛盾律。两种真理的差异还在于,“推理的真理”的命题是谓词包含在主词之中的,而在“事实的真理”的命题中,谓词不包含在主词里。莱布尼茨的这一区分,实际上把笛卡尔的“分析—综合”的区分从“证明论”的狭隘范围中解放出来了,比较明确地具有了区分“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思想。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莱布尼茨通过僧侣主义而将其“天赋观念”的先天论贯彻于“事实的真理”之中,表现出他和康德之间的界线,也体现了他的理论的内在矛盾性。他认为,万物都有一个“完全概念”,这种概念只有上帝才有,事实真理只是对于人类而言是偶然真理,由于“完全概念”,任何事实真理也都是谓词包含在主词之中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解释的。他提出,任何存在的事实和命题都是有充足理由的,这就是著名的“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他为事实真理制定的原理,用以确定独立的实体之间的必然关系。这样,在莱布尼茨那里,一切真命题都是谓词包含在主词之中的,而康德只承认分析命题是谓词包含在主词之中的。莱布尼茨认为,逻辑必然真命题和非逻辑必然真命题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包含关系可以在有限步骤中加以证明,后者的证明需要无限的步骤,但这种差别在上帝那里消失了,对上帝来说事实真理同样具有必然性。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对于康德提出“先天综合判断”是有启发的,他们都是为知识的进步寻找必然性根据。事实上,“完全概念”的思想在神秘的背景里,已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思维可以把握事物的必然性、规律性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