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哲学产生后的200多年来,西方哲学界对它的理解和评价中有三种最有影响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由休谟同时代的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黎德和后来的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格林提出来的。1764年黎德发表了《根据常识原则来探究人类心灵》一书。这本书是专门反对休谟的,是从哲学上对《人性论》作出认真考察的第一部理论著作。黎德认为,休谟哲学的实质是怀疑主义,是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着重指出,休谟的怀疑论的根源是洛克、贝克莱等人都同样接受并作为出发点的一种观念理论,即认为人的认识的直接对象不是客观外界的事物,而是心灵中的观念。黎德认为,由于观念的存在,就将心灵和外界事物隔开了,心灵能否真正认识外界事物就成了疑问。因此,观念论本身就暗含着怀疑主义的因素。休谟的功绩就在于,他运用严密的论证和推理,将观念论的怀疑主义结果揭示了出来。 黎德的观点得到了19世纪末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真正创始人托马斯·黑尔·格林(Thomas Hill Green)的响应。 格林的绝对唯心主义是在对英国的传统经验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达到的,所以,毫不奇怪,他特别关心作为英国传统经验论的完成形态的休谟哲学。1874年至1875年,格林和格罗斯编辑出版了《大卫·休谟哲学著作集》, 格林写了300多页的《休谟的〈人性论〉导论》作为序言。这本书被称为新黑格尔派的第一部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格林着重分析了英国经验论从洛克到休谟的发展,认为洛克创立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但由于他的常识观点和逻辑上的不严密,未能看到经验论的荒谬结局。贝克莱虽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面貌。休谟的天才在于,他从洛克的原则出发,揭示了经验论的局限。推出了它的逻辑结局。根据休谟的理论,除了主观的心理状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存在,既没有自我,也没有外界的事物。他是比贝克莱更有甚之的主观唯心论者。格林认为,休谟的怀疑论宣告了经验论的破产。休谟的彻底性使得在他之后的任何经验论哲学家都不值得重视,因为他们无非是想回避或掩饰休谟已经指出的经验论彻底崩溃的结局。格林以黑格尔的方式看待哲学史,认为不能将洛克、贝克莱、休谟的经验论当作个别人在个别环境下的个别观点,而应把它们看作理性的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工具”。休谟的作用就是使经验论寿终正寝,为康德哲学作了准备。 由于格林和黎德都同样认为,休谟的哲学本身没有提出任何确定的东西,它只是将洛克和贝克莱的原则发展到彻底的怀疑主义,他们在把休谟看成是绝对的怀疑论者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人们往往不考虑格林的观点中的黑格尔主义色彩,而将它同黎德的观点相提并论。随着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新黑格尔主义成为英国哲学的主流,格林对休谟的评价得到了普遍的接受,成为休谟哲学评价中的权威之见。 第二种有影响的观点是随着20世纪初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衰落,由后来的爱丁堡大学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康蒲·史密斯(Kemp Smith)提出来的。这种观点被称作对休谟哲学的自然主义的解释,是直接反对黎德——格林的观点的。1905年,史密斯在心理学和哲学季刊《Mind》上发表了《休谟的自然主义》一文,针锋相对地反驳了格林的观点。36年后,康蒲·史密斯将该文中的观点全面发挥,写出了系统阐述休谟哲学的《大卫·休谟的哲学》一书。在这两部著作中,史密斯明确指出,格林错误地将休谟哲学仅仅看成是洛克和贝克莱哲学的继续,看成是完全消极的怀疑主义,忽略了休谟哲学中“最具本质、最有特色的”信念学说。史密斯提出了对休谟哲学的一个新的看法:休谟哲学的主题不是怀疑主义的,而是自然主义的。这里的自然主义是指一种理论方法,它要求不依据任何既定的理论构设,对事物发展的实际状况作如实的、自然的描述,这一描述可以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语言进行解释。休谟在人性哲学中阐明的一个根本原则是理性服从于情感和本能,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人们获得了对外部世界的存在、自我和因果性等的信念。休谟的意图是对这些信念的产生作出自然主义的描述和说明。他的怀疑主义所反对的是将信念建立在理性和证明之上的任何企图。 史密斯的观点在休谟哲学的研究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论人们是否同意他的具体观点,他毕竟打破了黎德、格林的笼断,深刻地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休谟的哲学并不是完全消极的怀疑主义,其中有值得认真思考的积极的东西。对休谟哲学应就它本来的意义进行研究。正是在这一点上,史密斯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他的《大卫·休谟的哲学》一书被推荐为从事休谟哲学研究的必读之物。罗兰德·霍尔的评价具有代表性:“在关于休谟哲学的一切综合性的研究著作中,康蒲·史密斯的《大卫·休谟的哲学》由于事实上提出了对休谟学说的一个确切的看法,而且牢牢地依据休谟著作的本文,所以仍然高出于其他所有著作之上。就任何对于休谟的认真研究来说,它都是必不可少的。”(《休谟研究文献50年》,爱丁堡,1978年,第2页) 休谟哲学评价中最有影响的第三种观点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分析哲学的观点。一般认为,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同休谟的心理原子主义有密切关系,而在西方哲学中曾发生过最重要影响的逻辑实证主义则将休谟看作是真正的理论先驱,从而确立了休谟在分析哲学中的地位。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建立在两块基石上,一是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论题,二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概念和语言进行逻辑分析。逻辑实证主义者断言,哲学的任务不是探讨诸如存在、本质、心身关系等传统哲学的问题,而仅仅是对一切属于知识、科学陈述和日常生活的命题进行逻辑分析,以使之清晰明确。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在上述对意义标准和哲学的任务的规定两方面,休谟哲学都体现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休谟关于“观念的关系”和“实际的事情”两类知识的划分,关于除此之外一切命题都是诡辩和幻想的论断,是对逻辑实证主义观点的卓越的表述;休谟哲学所倡导的不是对任何形而上学的断定,而是对经验命题进行分析。正是基于对休谟哲学的这种高度认同,在1929年发表的由卡尔纳普、纽拉特和汉恩起草的维也纳学派的宣言中,休谟被列为与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关系最密切的近代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