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哲学的奥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从西方哲学的开端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人的问题一直作为西方哲学的主要课题。处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西方哲学家,站在不同的支点上,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人的生存状况,探究人的存在意义,由此导致西方传统人学与西方现代人学既有一些共同特点,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一 在西方哲学家试图认识人类自身和实现自身的过程中,西方人的哲学理论研究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西方传统人学与西方现代人学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本主义特点。人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哲学理论是在近代以后出现和逐步形成的。但人本思想的确立却始于古希腊哲学家开始人类自我探索第一步过程之中。贯穿于数千年西方哲学发展之中的人本思想,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古希腊哲学家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的提出,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束缚,把人置于历史舞台中心的地位,从而确立了人本思想。还只是处在西方哲学发展初始阶段的古希腊哲学,对人的理解受其时代的限制,其人本思想还具有素朴的特点。 在古代哲学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中世纪哲学,把柏拉图关于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神秘化,并把灵魂客观化为上帝,人的本质被异化,人成了上帝的罪人,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哲学人本主义变为神本主义。这是西方人学发展的误区,但也是其必经阶段。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奏响了近代人本主义的序曲。作为资产阶级哲学的近代哲学,其最高宗旨就是把神的问题还原为人的问题,恢复人的本来面目,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本主义。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人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通过理论来论证人的主体地位,把对象化上帝那里去的人的本质又归还给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特征就是认识到了主客体的对立,然后再求统一。因此,在克服这种对立的哲学探索中,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笛卡尔用“我思故我在”这一震聋发聩之语宣布了西方哲学史上主体性哲学的开始,标志着人的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以此为开端,唯心主义哲学家以理性为最高权威和主宰万物的无限力量,试图用理性、精神来克服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对立,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最终完成了这一任务。针对人一直被割裂地加以理解的局面,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试图用人本唯物主义克服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人的片面理解。他明确地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人学”或“人本学”,他要把人本学置于现实的基础上,结果,他把自己的人本学置于生物人的基础上,成为“生物人本学”。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在德国产生的唯意志主义。该学说强调人的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欲望和冲动——意志,认为意志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看成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第一代。它的第二代是以狄尔泰、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在生命哲学中,唯意志主义所体现的人本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生命哲学认为,宇宙的本质是非理性的生命的冲动。对于这种神秘的生命力的领悟和把握,不能靠理性思维,只能靠自我生命的内省或直觉。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第三代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相继在德国产生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所说的“存在”是指自我意识,即自我的一种非理性的意志冲动或感情冲动。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法兰克福学派重视的是对社会哲学问题的研究和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把人的本能欲望解放出来。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些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思潮,其中包括“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特点是把青年马克思说成是一个人本主义者或人道主义者,把成年马克思说成是对青年马克思的“背离”,因而主张用人本主义来补充和修改马克思主义,坚持现代人本主义的唯心主义。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60年代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和以往人本主义一样,认为哲学不应当研究自然,或主要不是研究自然的,哲学的对象是人本身。由于它们都脱离社会历史条件来抽象地谈论人,或者用理性,或者用非理性的方法去研究人,因而都不能真正揭示人的本质,也不能为人的解放提供正确的途径,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与近代人本主义相比,现代人本主义又有了一些新特点。近代人本主义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曾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代人本主义却经历了一个由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由抽象思辨到具体体验,由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拓宽了哲学研究的领域,加深对人本身的认识,因而有其合理方面和积极因素。具体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现代人本主义更注重人,强调人的主体性。其基本立场是人具有最高的存在价值和尊严,要最终关心和提高人的价值与尊严,使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充实和更有价值。近代哲学人本主义虽然重视人,但却主要把人作为客体,并且采用研究自然物质的方法来研究。或者把人视为肉体的机器或理性的动物,或者用一些抽象的普遍原则来规定人的本性,其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人的主体性。现代人本主义反对将人视作物,强调人比物高贵,反对用研究自然物质的方法来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反对用抽象原则来规定人的本性,主张从人的现实存在出发提示人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现代人本主义注重人的个体生存状态和现实的个人体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抽象共同性。现代人本主义则强调个人存在的意义,要求从个人可以把握可以体验的东西出发,着重研究传统哲学未探讨或未着重探讨的人的意志、情感、本能、无意识等因素,以及人在痛苦、畏惧、烦恼、面临死亡等状态下的心理体验和人的自由、价值、选择、责任、人的解放等问题。现代一些哲学家极其敏锐地发现,人生的确实性问题比知识的确实性问题更为根本,人拥有了知识并不等于他拥有了生存的根基。人只有解决了生存的意义问题,他所从事的各种认识活动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否则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随着人的知识的日益丰富,人反而觉得没有着落,人心反而更加浮泛,更加没有依持和归宿。 (3)现代人本主义具有非理性主义或反科学主义倾向。近代哲学人本主义基本上是理性主义的,推崇理性,反对神性,相信人性中具有认识世界的理性能力,认为只要按照理性原则行事,就能保证人的自由和幸福。现代人本主义认识到了理性和科学具有局限性,并不能解决人和社会的所有问题,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统治造成了人的异化和人情关系的淡化,淹没了人的意义和价值,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把人和科学、人和理性对立起来,企图在科学方法和理性逻辑之外去研究人的问题。它认为,所谓人本身的存在既不是感性的物质存在,又不是理性的意识存在,而是人的非理性意识的存在,人正是按照其欲望、激情、意志行动的,并不能为理性所左右。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家们不同程度地反对理性和敌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