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以后,塞缪尔·亨廷顿教授从文明或种族文化冲突的视角解释冷战以后国际关系的格局,于1993年夏天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1996年,亨廷顿又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s)一书,进一步全面阐释和预测冷战以后全球政治的演变和冲突。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国际和国内族群与宗教冲突,尤其是2003年不同文明集团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似乎再次证实了亨廷顿关于“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多发生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文明断层线”(注:[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283页。)的论断。 本文试图梳理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论渊源和族群文化观,并分析亨廷顿是如何以其族群文化观解释国际政治的,同时指出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内在逻辑矛盾和 对国际关系解读的局限性。 一、“文明冲突”论的渊源:美国若干族群文化理论的演变 笔者以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源于他对本国族群文化的立场。因此,梳理主导美国社会思潮的族群文化理论,有助于我们思考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来源和内在的逻辑误区。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土著印第安人外,绝大多数人口都是近200年来的移民及其后裔,其移民几乎来自世界所有种族和宗教群体。因此,每一代美国政治家和学者都需直面多元种族及族群文化问题。除了体现在美国《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中的平等、自由等政治原则外,曾先后有多种民族文化理论(及相关政策)来凝聚美国人 民和调适美国的社会矛盾。在美国历史上,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通常不是阶级矛盾和意 识形态矛盾,更多的来自不同移民群体的文化和社会差异。甚至可以说,美国建国至今 的各种社会思潮都或多或少与多元种族文化相关。 1.“尊奉盎格鲁”理论(Anglo-Conforming,或曰“盎格鲁遵从”论)(注:参见Madison Grant,The Pashing of the Great Race:The Racial Basis of European History,New York,C.Scribner's Sons,1921,p.107。)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早在17世纪就已经出现,但其逐渐系统化和社会化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是其主要理论渊源之一,即认为在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激烈的社会竞争必然推出竞争力强的“优秀”民族,竞争力弱的“劣等”民族要么被淘汰 ,要么皈依“优秀”民族,或被“优秀”民族所吸收。美国早期的社会学者和政治家多 接受并宣扬这种理论及相关政策,并以此作为社会群体分野的主要原则之一。这种理论 的前提是:占美国人口多数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族群)是“最优秀”的民族,表现其 民族精神的文化应当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培育和体现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英国制 度、英语和对英国的向心力应当保持和发展,进而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居主导地位并成 为社会的规范;(注:参见Milton M.Gordon,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The Role of Race,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美]米尔顿·M·戈登著、吴晓刚译:《在美国的同化:理论与现实》,载马戎编 :《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5页。)而其他移 民及其母国的文化则被视为亚民族和亚文化;其他民族基本上被认为是“次等”民族, 在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及其文化的互动中,这些移居美国的人或社群应当彻底放弃自 身原来的族群文化,无条件地服从和尽快适应在美国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盎格鲁—撒克 逊种族的社会规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该理论成为早期美国种族主义的理论基础,成 为排斥和限制其他民族的社会思潮和政策依据,直到当代尚有一定的影响。 当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占美国人口的大多数并占据各种社会要职时,这一理论能够满足大多数美国人的自尊心并能增强其自信心,客观上起到了建构美国认同和凝聚美国社会的作用。但美国不是单一族群的国家,这一理论违反了平等、自由的立国理念,它其实是殖民时代“白人优先”在美国的翻版,从产生的时候起就不断受到抨击。在大量新移民进入美国以后,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公然提倡这种理论的学者和政治家已经寥寥无几。亨廷顿所主张的凝聚美国人的“核心文化”,其要素是“英语、基督教、新教价值观”,(注:参见[美]S·P·亨廷顿著、李俊清编译:《再论文明的冲突》,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第163页。)实际上是对“盎格鲁—撒克逊优秀”论的继承。 2.“熔炉”理论(Melting Pot)(注:参见黄兆群:《熔炉理论与美国的民族同化》,载《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第77—81页。)和“同化模式”(Assimilation Model)(注:参见Robert W.Hodge and Patricia Hdge,“Occupational Assimilation as a Competitive Process”,i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No.71,1965,pp.24 9—264。) “熔炉”理论认为,美国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大熔炉”,既然美国的立国精神是自由和平等,移民到美国的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成员都将抛弃其祖先的古老偏见和传统风俗习惯,移民所承载的各色文化将在美国这个民族“大熔炉”中融合为新的共同文化——美国文化;各移民族群的原有文化都是这种新文化的原料并在“熔炉”中得到提炼;在此过程中,不同种族的人在民族“熔炉”中融合成“新人种”——美国人。对这种理论的最有力的论证是“边疆熔炉说”(Frontier Melting Pot),即: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开发美国中、西部的过程中,促进了美国混合民族性的形成;美国社会结构和民主制度的形成过程是由一条不断移动和变化的(向西开拓的)边界所创造和经历的过程,来自各国不同族群的人进入美国西部后,也在西部拓荒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混杂的种族,这个种族既没有英国的民族性,也没有英国的特点。(注:参见Frederick Jackson Turner,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1920,p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