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推展单极世界的战略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战略冲撞 2003年,美置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于不顾,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先发制人”的战争,达成了“速战速胜”,但并未达成“速占速决”。 伊拉克战争激化了美欧矛盾。战前,法、德等国公开反对美对伊动武,否决了美要求北约协防土耳其的议案。战后,法、德等国拒绝在没有联合国授权下向伊派遣维和部队和捐款,要求美尽快还政于伊,积极呼吁在伊重建中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为减少对美依赖,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欧盟加快了独立防务的步伐。法、德、比、卢四国共同提出建立欧盟军事指挥部的设想。欧盟部队也首次在马其顿和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作为对欧洲的回应,美曾试图将法、德排除在伊一些重建项目招标之外,并极力阻挠欧盟独立防务建设。然而,由于美难以消化伊战“成果”,特别是在政治与经济重建领域内面临始料未及的困难,美不得不调整方略,有选择地争取联合国及法、德、俄等大国的配合,同时在经济利益分享和某些热点问题上主动缓和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包括向法、德 等国“开放”某些重建项目和对欧盟独立防务建设作出“温和”表态。尽管如此,美谋 求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与欧盟多极化的主张尖锐对立。 美欧围绕伊战之争实际是关系到未来建立何种国际秩序的一次战略冲撞。随着欧洲一 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美欧之间的矛盾还会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美俄矛盾也 进一步加深。“9·11”事件后,美俄关系改善幅度之大一度引人注目。但围绕伊战之 争,美俄矛盾不断发展。美还进一步渗透俄在巴尔干、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的传统势力 范围,染指格鲁吉亚、立陶宛等国家政局,持续挤压俄战略空间,促使俄加快了“融入 欧洲”、联欧制美的步伐。伊战还激化了美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 不断升高,对美在中东推行“伊斯兰世界民主化”战略形成有力掣肘。美正成为当前世 界各种矛盾的焦点,且背负着阿富汗和伊拉克重建的沉重包袱,已不得不逐步重新回到 联合国框架内寻求一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因此,从长远看,美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不会 得逞,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中国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只有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才有利于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我们所主张的多极化,不是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的“大国制衡”,因为我们所说的“极”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几个大国,它也可以是一些国家群体,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组织也是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既重 视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如改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也重视发展与欧盟、东盟等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与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 团结与合作。由于国际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多极化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进程, 中间可能出现多次反复。但我们相信,世界终将走向多极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伊拉克战争使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 自2003年以来,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时起时伏。据统计,截至当年11月,世界上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35起,数量虽属平年,但伊拉克战争则是冷战结束以来信息化特征最为突出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美十多年来军事变革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伊战所呈现的武器装备智能化、编制体制精干化、指挥控制自动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样式体系化等新特点,突出了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催化剂。美正在认真总结伊战经验教训,继续加大军事变革的力度。2003年4月,美国防部颁发了《转型计划指南》,希望把美军改造成更加精干、高效的部队。同年11月,布什总统签署了总额为4013亿美元的2004财年国防预算,军费开支再创历史新高。俄总统普京在2003年4月份的国情 咨文中,把军队建设与经济总量翻番、摆脱贫困并列为当前俄国家发展的三大任务。俄 军正在调整武器装备发展规划,拟对40%的武器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日本已正式决定 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2004年从美购买“爱国者”—Ⅲ型和“标准”—Ⅲ型导弹,计 划2007年开始实战部署,并在2004年预算中投入1200亿日元建造排水量1.35万吨的航母 型护卫舰。欧洲国家重点研发战略投送、情报侦察和精确制导三大类武器装备,准备生 产100架A—400M远程运输机,发展“欧洲战斗机”和“伽利略”导航定位卫星,力争缩 小与美国的差距。 伊拉克战争表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新军事变革势在必行。我们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我们要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适当加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我们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和我军实际出发,既借鉴世界各国军事变革的经验教训,又不能照搬外国军事变革的模式,要根据我军的实际情况,把机械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三、国际防扩散形势更趋复杂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围绕朝鲜核问题,美朝斗争形势一度非常紧张。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美朝立场都有所松动。2003年北京“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第一次会议后,朝核问题走上了对话的轨道。2004年2月下旬,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与会各方进行了深入、务实和有益的观点交流,保持了冷静和建设性态度,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发表了启动和谈进程以来首份文件,确定了第三轮会谈地点和时间,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虽然朝核问题错综复杂,各方立场存在差异甚至是对立,但重要的是,分歧在逐渐缩小,共识在逐步扩大,和平的希望在不断增加。此外,面对美国等国家的压力,伊朗和利比亚作出重要妥协。伊朗接受欧盟国家的调解,宣布冻结浓缩铀计划,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协定书。利比亚宣布终止包括核武器在内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究项目,承诺将其导弹射程限制在300公里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