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的遗产与困惑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学界曾经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北京大学梁守德教授对民族解放运动的研究,北京大学李石生教授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研究,复旦大学陈其人教授对殖民地经济的研究,复旦大学刘星汉教授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念的研究,人民大学冯特君教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姜琦、张月明等教授对苏联问题的研究,外交学院鲁毅教授和国际关系学院张季良教授关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尝试,上海交通大学俞正樑教授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战争 现象的原因的研究,以及中央党校姜长斌等教授对苏东问题的研究,等等,成为后学研 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重要知识基础,也为外交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可 以这么说,中国之所以避免步入苏联式社会主义道路和对外政策模式,之所以成功地探 索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汪洋大海里始终能够战胜惊涛 骇浪,除了战略文化、国内政治、社会基础和国际关系诸因素以外,国际共运与民族解 放研究成果对决策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苏联解体后,昔日在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方面有突出优势的中国学界和苏东学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研究低潮。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之所以进入低潮,一方面是因为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社会主义运动发生转向,现实世界的根本性变化,对长期以来被奉为圭臬的斯大林释义下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严重挑战;另一方面表明,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过去的路子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需要另辟蹊径,从现有的所有文明成果和学术资源中汲取新鲜养分。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形势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系统性不强,人们往往基本上是选择其语录,了解马克思主义对待国际事务的出发点,运用原著中有关论述来指导国际关系研究;二是虽然对马克思国际关系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未对全面意义上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具体的阐述;三是相关研究成果偏少,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表的论文篇数仅占国际关系理论论文量的5%弱。与此相反,近年来,国外特别是西方学者的研究颇有成效,出现了一批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问题的有影响的著作,如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科克斯的《社会力量、国家与世界秩序》,他们受葛兰西、卢卡奇等人及法兰克福学派影响较深,独特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当代条件下的嬗变。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形成了若干观念,其中两个尤为突出:一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缺乏体系性,认为马克思没有专门地研究过国际政治,也无意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透视国际政治的思想体系。二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或扩大到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于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以及20世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没有给予足够的学术关注。如果第一个观念暂且成立的话,那么第二个观念似乎有失褊狭。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体系。它至少有以下四个子系统(见表1),即:以世界交往、国际阶级斗争与世界革命为主要视野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以帝国主义战争、民族解放为主要视野的苏联特色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以霸权、批判精神和资本主义世界为主要视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以及以和平与发展、国家崛起与融入世界为主要视野的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1)以世界交往、国际阶级斗争与世界革命为主要视野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主要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以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等哲学理念,来研究国内政治与社会矛盾,进而扩及国际政治。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主要关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交换与社会革命的内在必然性与外在实现形式。其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概念是:“世界历史”、“世界性场所”、“世界交往”、“世界市场”、“世界革命”、“殖民制度”、“商业战争”、“民族压迫”、“被剥削者的兄弟联盟”、“阶级斗争”等,他们的主要结论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缔建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用现代国际关系学的术语述之,经典作家的主要国际关系思想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国家利益是各阶级对本阶级利益普遍化和共同体化的社会建构,形式上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二是国际社会是一个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世界结成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有机体,而殖民制度和商业战争则揭开了现代国际关系的第一幕;三是国际冲突、国际合作和国际格局等国际关系,根本上是“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四是“国际政治的秘密”是大国之间的霸权政治与侵略战争,要“根绝一切战争”和结束霸权政治的最根本道路是无产阶级革命,其目标是创造一个以和平作为国际原则的新社会;五是世界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将逐步消灭地域性共产主义,最终导致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同时实现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