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战结束后,人们一直对东亚(包括东北亚与东南亚两个地区)的安全问题很担心,但是自1990年柬埔寨战争结束以来,整个东亚地区却没有发生过国家间的战争,成为冷战后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和平地区。(注:在本文中,“战争”指一定规模的军事暴力行为,而非小规模军事摩擦,因此“和平”是指没有战争的安全状态,不做“和平”与“非战非和”的区分。)这种现象促使学者们研究冷战后东亚和平持续了13年的因素是什么。对东亚和平有影响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无法穷尽它们,但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核心要素,以便设法巩固和加强它们。本文试图从非均势核威慑的角度分析东亚和平体系的核心因素,回答东亚靠什么维护长期和平。 一、对东亚和平体系的多种解释 在20世纪90年代末,学者们就开始研究东亚地区和平是如何维持的,主要有三种解释:中美地缘均势论、伙伴关系互动论、复杂利益牵制论。这三种解释对理解东亚和平体系都有启示性作用,但也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一)中美地缘均势论 一些地缘政治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东亚地区和平是靠中美在东亚地区的地缘均势维持的,即中国作为大陆强权维护东亚大陆的和平,而美国是海洋强权维护了东亚海岛国家的和平。(注:Robert S.Ross,“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East As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3,No.4,Spring 1999,p.82.)东亚国家按地缘关系在中美之间选择一方作为安全依靠对象,如大陆国家朝鲜、韩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乃至俄罗斯选择中国为安全依靠;而日本、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则寻求美国的安全保护。(注:Ibid.,pp.83—86.)虽然中美在朝鲜半岛和台海地区有安全利益冲突,但双方在这两个地区没有生存性的利益矛盾,因此都愿保持现状。(注:Ibid.,pp.111—114.)有的韩国学者将东亚和平归结为三个因素,即西方战争和冲突不再输入到东亚、大国在东亚的力量对比总体是均衡的、国家目标转向经济发展。这种多元解释者认为美国虽然是世界超级大国,但在东亚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不是东亚霸主,与东亚其他大国形成力量均衡的格局,并将力量均衡视为东亚和平的主要原因。(注:Kyung-Won Kim,“Maintaining Asia's Current Peace,”Survival,Winter 1997/1998;Vol.39,No.4,pp.52—53.) 中美地缘均势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东亚地缘政治的特殊性,使大国不能在冷战后像在其他地区那样轻易地决定用战争方式来解决安全冲突问题,但地缘均势论的核心变量——东亚地区均势或中美之均势——不符合冷战后东亚大国的实力对比以及大国战略关系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冷战后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并非是均衡态势。 冷战后,中美在东亚并未形成均衡态势。从实力上讲,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总体实力与美国不是一个等量级。199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9580亿元人民币(约3650亿美元),约为当年美国GDP总额(56718亿美元)的6.4%。(注:《世界知识年鉴1992/1993》,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36、707页。)到2000年时,中国的 GDP为89404亿元人民币(约10903亿美元),约为当年美国GDP总额(99657亿美元)的11%。(注:《世界知识年鉴2001/200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73页。)即使按合理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扩大2倍,中国的GDP仍只为美国的22%。军事上,中国与美国也不是同一等级。(注:《美国军事优势史无前例》,载《参考消息》,2003年5月6日,第5版。)在战略关系上,美日是军事同盟,而中俄只是战略磋商伙伴关系,俄罗斯在中美之间有相当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东亚格局并不是冷战时期的两极均势。无论称东亚格局为一极格局,还是一超多强格局,都说明东亚格局是非均衡的态势而不是均衡态势。 然而,即使我们假设中国的总体实力在21世纪初进入了与美国相同的等级,我们也不能认为中美地缘均势是冷战后东亚和平的原因,因为在此之前东亚和平已经存在了近十年。 中美地缘均势论不仅其核心变量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冷战的历史经验也不支持两极均势可以避免地区局部常规战争的论点。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集团在东亚形成均势,但这种均势只避免了美苏间的直接战争,却没能避免它们在东亚进行的代理人战争,或是它们与对方盟国的战争,或是小国间的战争,例如1950年发生的朝鲜战争、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越南战争和1978年发生的柬埔寨战争。(注:朝鲜战争以双方重回三八线而结束,越南战争美国以失败而告终。这两场战争检验了东亚地区的军事实力,战争结果证明东亚军事上的地区均衡态势。朝鲜战争是苏联支持中朝与美国进行的战争,形成了当时的军事实力上的均势。越南战争时期,中苏虽已不是盟友,但越南仍可得到这两个核国家的支持,所以仍保持了军事上的均势。两场战争都是一个核大国与一个有核大国军事支持的无核国之间的战争,如同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阿富汗战争。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朝鲜和越南都是无核国家,虽然它们与核大国结成同盟,但是却没有日本、北约欧洲成员或华约东欧成员那种条约保证的核保护伞。中国军队以不公开身份的方式为越南北方提供防空,苏联空军身穿志愿军服装为中朝提供空中支持,都是核国家愿意提供军事支持但不愿正面卷入战争的标志,从而使战争没有升级为核战争的危险。)这些经验表明,两极均势并不能有效地遏制所有战争。因此,即使冷战后东亚形成中美两极均势,我们也不能以此推论这种均势遏制了东亚各类国家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