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如何看待当前的东亚安全形势。 近年来,东亚安全形势出现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其主要特点是: 一、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种机制空前活跃,进程明显加快,地区贸易自由化安排不 断取得新的进展,加深了各国间的利益交融。这为巩固东亚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了必要基 础。 二、大国关系出现积极变化,总体上保持改善和发展势头。各国共同利益扩大,合作 领域增加。这为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各方日益重视安全对话与合作,域内不同形式的多边安全对话日趋机制化,从建 立信任措施开始加强合作。这为逐渐形成有利于东亚和平与稳定的地区安全框架提供了 积极前景。 但东亚安全也面临不少隐患和挑战。 首先,新旧热点问题时起时伏。一些国家间严重缺乏互信,甚至仍处于敌对状态,朝 鲜半岛核问题就是突出表现之一。 其次,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活动时有发生,走私、贩毒、海盗、洗钱等各 种形式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影响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第三,亚太地区是发展鸿沟较突出的地区之一,一些国家间的人均GDP水平相差100多 倍,贫富差距往往是滋生矛盾的温床。 总的看,东亚不存在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现实危险,将继续保持相对和平与稳定的 基本态势,安全形势的主流是对话合作,但各种复杂因素的增多应引起重视。各国需要 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巩固和加强地区安全。 第二点,中国对东亚安全的基本政策主张。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对地区安全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可以说,我们的 安全观念更加开放了,安全政策更加透明了,参与的安全合作更加广泛了。 我们对当前安全问题的基本认识是: ——综合安全是当前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的跨国 性和综合性日益突出。一国安全利益同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密切 。安全的范畴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和政治安全,日益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 等领域,需要综合应对。 ——合作安全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有效途径。各国应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 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不断 扩大经济利益的交融,也是促进地区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共同安全是维护东亚安全的最终目标。事实证明,和平只能建立在相互的、共赢 的安全利益之上,单方面的、“零和”的安全诉求不能保障真正和持久的和平。各国在 实现自身安全的同时,必须尊重别国利益和关切,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其宗旨是超越差异和分歧,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通过合作促进安全 。 我们在本地区的安全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 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这 实际上也是对新时期中国周边安全政策的根本指南。为切实贯彻这一方针,我们提出了 “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积极加强与本地区各国的协调与合作,以实际行动促进 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走一条和平发展与崛起的道路。 第三点,如何开展安全合作、建立地区安全框架。 本地区多年来没有形成普遍的安全机制。这与本地区的多样性密切关联。亚太各国意 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发展水平、安全理念和关切不同。区域合作的酝酿和形 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尊重多样化现实,发挥多样化优势,寻求多样化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合 作框架,这是本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宝贵经验,也应是探索区域安全合作的有益借 鉴。我们看到,在多种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展开的同时,各种区域和次区域的安全对话与 合作也开始萌生和发展。既有官方的东盟地区论坛(ARF)、上海合作组织、东亚10 + 3 ,也有半官方的东北亚合作对话(NEACD),还有学术界的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 “亚太圆桌会议”,等等,各种机制的构成和特征虽然不同,但主题是一个,就是探讨 维护和促进亚太安全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我们应利用好现有机制,本着相互尊重、循序 渐进、开放包容的精神,进一步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扩大共同利 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体现地区多样性特征、与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相协调、并 为各方都能接受的地区安全框架。 东亚安全首先要依靠本地区国家自身的努力,同时我们也欢迎域外国家以建设性的态 度参与本地区的安全合作。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利益日益融和,安全合作也应是开 放和非排他的,这既是形势变化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上海合作组织、东亚10 + 3、东盟地区论坛是本地区国家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合作与 发展的代表性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实践新安全观,不断深化实质合作,建立了秘书处,签署了《打击 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和《关于地区反恐机构的协议》,在此基础 上还将大力加强经贸合作,充实合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