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报告用“四个化”来概括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 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并将后两者并提,指出:“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 ,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其中“国际关系民主化”为近年来中国积 极倡导的外交主张,格外引人注目。当前国际形势特点与时代发展要求,敦促我们对国 际关系民主化(The demo crat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涵义、实现途 径与前景再作一系统、科学的分析。 一、什么是国际关系民主化 从实践角度讲,国际关系民主化并非新生事物,但其概念的比较明确的提出是近几年 的事。中国是其主要倡导者。从2000年4月“中非合作论坛”上的明确提出到2001年11 月胡锦涛同志访欧的讲话,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四方面内涵。胡锦涛同 志指出:“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 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 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 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应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 路。”(注:新华社巴黎电,2001年11月5日。)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提出的“国际关系 民主化”着眼于四个方面: 1.和平的保障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所言:“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的基础之上。多极化 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 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国际关系民主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关键因素”,“应该实现尊重法律基础上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注:《人民日报》2001 年9月14日第7版。)。 2.平等的基础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层面,民主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平等。在国际关系中,这种平等 和自主,最根本的是就主权平等而言。正如冯绍雷教授指出的:“一部国际关系和国际 法的历史就是绝对主权走向相对主权的历史。在这方面,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全球化都 厥功甚伟。国际关系民主化限制了列强的传统的无限主权,如:在法理上剥夺了国家的 战争权,基本结束了直接的和公开的领土扩张和殖民统治,用普遍主权(表现为非殖民 化)取代了少数列强的主权,用相对主权取代了以强权和特权为特征的绝对主权。全球 化用普遍的但绝非均等的主权限制(表现在经济、环境、基本人权等领域)继续了民主化 使主权相对化的势头。”(注:冯绍雷、卿文辉、范军:《关于全球化与民族性的对话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北京)1999年第3期。) 3.多样化的事实 民主的精神不在于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对差异的尊重和对少数的保护。只有实现国际 关系民主化,才能尊重国际社会多样化的事实,保护和尊重各国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将某一种制度、价值标准、发展模式强加于人,不 是历史的进步,只能加剧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正和不公平。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就充 分体现了这一点。西方学者指出,自1945年以来、有关人权的言论已成为权力和权威的 来源之一,但西方人权理论由于过分强调人权的普遍性,已受到来自伊斯兰世界、东亚 和西方内部的严肃批评”。(注:迈克尔·伊格尔纳季耶夫:《对人权的批评》,《外 交》(季刊)2001年11—12月。)事实上,“人权高于主权”言论就是不尊重国际关系民 主化要求的表现。 4.反霸的需要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本质必然要求各国主权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此外,国 际关系民主化的涵义还包括不干涉各国主权内部事务、共同协商的原则以及加强联合国 的作用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指出的:“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 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都有参与和处理国际事务的权利,各国 主权范围之内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 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联合国应该是各成员国共同协商、 民主处理国际事务的场所。”(注:《人民日报》2000年9月7日。)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 的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伙伴关系”就是这种民主原则的 具体实施。 种种事实表明,我们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与我们倡导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冷战思 维,主张建立新的安全观和多极化世界等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对单极 世界的历史性、法理性否定,也是对霸权民主观、均势民主观、集体安全民主观的时代 超越。 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从历史与逻辑上讲,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国际社会民主历程的必然产物和国际关系发展 的必然要求。 (一)国际社会中的民主历程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历程上溯至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而勃兴于全球化时代。它既是一 种新生事物,也是历史发展趋势的继续。 从纵向上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以主权平等和尊重国际法为前提的民族国家体 系,为国际关系民主化奠定了基础。这是国际社会史的标准说法。国际社会历史的修正 说法是欧洲启蒙运动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它对在国际关系中施加民主角色的影响产生了 两个长期的后果。一是引入了进步的观念:国家同意去推进它们的关系,克服利益冲突 ,这种合法的和外交的安排不再被视为不合时宜的,而是一种通向最终解决之道的中继 站。二是牢固地树立了民主价值而非民主自身的地位,使之成为国际社会合法性的标准 。但是,国际社会一直难以摆脱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影响,国际纷争总体上掩盖了国际协 调,国际间的民主只是强权的产物,只有强者才有民主可言;而且国家越是强大,就越 有资格垄断国际关系的民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国际社会终于在国际关系民 主化艰难历程中有了质的飞越。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民族自决的兴起和民主价值的唤醒 ,集体安全思想的提出与实践,超越了传统均势逻辑,是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理念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则是国际社会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历程中迈出的最成功 一步。权力产生的示范效应、非殖民化以及民主被视为现代性的必然要素,是导致民主 在国际社会普及的重要原因(注:See James Mayall,Democracy and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