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又一次参拜了靖国神社,这已 是他在上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进行的第3次参拜。而且,紧接着他又在1月28日的参议院 预算委员会上公开表明:“只要我当首相,虽然不拘泥于什么时候去,但每年都去参拜 的心情不变。”[1] 在小泉以前,也曾有多位在任首相参拜过靖国神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曾根康弘 在1985年8月15日战败纪念日(注:由于有些人不愿直面战败这一事实,在日本,过去的 “战败纪念日”这种说法已逐渐被“终战纪念日”所取代。)当天进行的那次。他宣称 这次是所谓的“正式参拜”,此举遭到日本国内外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抗议,在此之后, 在日本的政要中,只要当上总理大臣的,迫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都会避开8月15日那 天参拜靖国神社。 可是,小泉却在2001年4月参加自民党总裁竞选期间放言:“我如果当上首相(注:首 相需要在国会选举产生。但是,按照惯例,在自民党执政的情况下,除了1994年6月处 于战略需要推选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为首相外,自民党总裁都能顺理成章地当选首相 。)的话,无论遭到什么样的批判,一定要在8月15日那天去参拜。”[2]最终,小泉虽 然避开了8月15日这个日子,但他却连续进行了3次参拜,这不得不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 、特别是曾经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高度警惕。 本文从小泉的历史观、日本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某些日本政要的行为模式这 几个角度入手,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一、历史观是小泉参拜的决定性因素 包括小泉首相在内的日本一些政界要人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往往会强调与其他国家“ 历史观不同”(注:例如,据2001年8月16日《朝日新闻》报道,当小泉得知韩国总统金 大中对他的参拜行为提出批评后表态说:“国家之间虽然历史观不同,但增进友好关系 的心情是共同的。为了共同的目标,如情况允许,我愿(与金)进行坦率的会谈。”)。 但是,正是这种“历史观不同”的讲法,证明了他们至今仍然没有对过去的侵略行径进 行真正的反省。其中最极端者,甚至有人(注:有这方面言论的政治家有自由党议员盐 田晋和自民党议员高市早苗等人。)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胜者对败者的单方面审判 ”,“违反了国际法”。因此,可以说,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历史观在起 作用。 众所周知,靖国神社在战时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和工具,在进行 战争动员和鼓舞士气方面起到了其他设施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如今,它不仅供奉着14 名日本甲级战犯和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的灵位,而且从神社中的陈列品的布置等来看 ,也是对侵略战争进行赞美和吹捧的设施。对于这些情况,小泉等人当然是心知肚明的 。事实上,从小泉有关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一系列言论也可以看出他的历史观和真实 意图所在。 以下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小泉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言论。 言论一:对战争责任问题避实就虚。 2001年7月30日,当被记者问及战争责任应该由谁来负时,小泉支吾道:“许多日本国 民、各色各样的学者都对此作出了判断,但是,我并不是立足于这种战争责任的观点去 进行参拜的……。”[2] 言论二:无视历史事实,混淆是非。 小泉在参拜前后多次表示,今天的日本的和平与繁荣是建立在众多的阵亡者的牺牲之 上的。例如,他在2001年8月13日参拜神社后答记者问时说道:“我一直认为今天的日 本的和平与繁荣是建立在上次大战中迫不得已丢失了生命的阵亡者的牺牲之上的。他们 离别了家人,割舍了对相爱的人的思念,为祖国而牺牲了生命。我们不应该忘记怀着悔 恨之念牺牲的人们,有了他们才有日本的今天。我今天去参拜,是要表达对他们的由衷 的敬意和感谢。同时,……是为了再次表示不战的决心。”[3] 在小泉首相的此番表态中,他一边“表示不战的决心”,一边却称“今天的日本的和 平与繁荣是建立在上次大战中的阵亡者的牺牲之上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场战争 ,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和繁荣。照此逻辑推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不 成了正义的战争了吗?而且,他还多次强调这些人是怀着悔恨之念牺牲的,我们不禁要 问,他们到底因何而悔恨?从他“为祖国而牺牲了生命”的讲法看,显然不是指的是因 为发觉上了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当而悔恨,而是因战争失败而悔恨。 言论三:为使自己的行为正当化,牵强附会,打文化牌。 2003年1月14日晚,第3次参拜后,当有记者问及如何向中韩等国解释时,小泉辩白说 :“我怀着对阵亡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哀悼之意。所有国家都很互相 尊重传统和文化,我想应该能够(和中韩)友好相处。”[4] 那么,这里所谓的“传统和文化”又是指的什么呢?小泉对此是有特定含义的解释的。 2001年7月11日,他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主办的各党派党首讨论会上发言说:“作为日本 人的国民感情,人死了就都成了佛,有必要对死者进行如此区别对待吗?”[2] 2003年1月28日,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当有人提及该神社供奉有甲级战犯等的灵位时 他又回答说:“甚至连生前的罪过都要让死者承担,人死了还不原谅,这不符合日本人 的习惯,希望其他国家的人能理解这种心情。”[1] 从小泉首相的以上讲话不难看出,他为了达到去参拜靖国神社的目的,使自己的行为 正当化,不惜打出了文化牌。照此讲法,日本是一个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传统和文化的 国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只要死了,生前不管犯有多大罪行都可以饶恕,都可以 一笔勾销。但是,遗憾的是,他在讲此话时似乎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史实。即,当年明治 政府建立今天的靖国神社的前身“招魂社”时的初衷,就是要祭祀在“鸟羽伏见之战” 中阵亡的政府军将士,而将旧幕府军将士则加以甄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