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总统布什2003年5月2日在“林肯号”航母上发表演说,宣布美英联军在伊拉 克“主要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注:Transcript:President George W.Bush's Remark in the Desk of Aircraft Carrier Lincoln on May 1,2003,The Washington File,May 3,2003.),伊拉克问题已经进入了“国家重建”的新阶段。然而,这场战争究竟对 世界格局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无论从哪个角 度来看,伊拉克战争都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历史性事件,战争的结果正在孕育着世界格 局自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又一次显著变革。 以“极”为分析方法的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 有关冷战后的国际体系到底是多极还是单极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普遍使用的世界局势的“多极化趋势”算是一种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比较稳妥的提法。但国内学术界很少真正对当前国际体系究竟是单极还是多极进行过深入和细致的理论论述。其实这样的争论非常正常,除了政治上的需要之外,即便在美国对冷战后国际体系究竟应该朝着多极还是单极、或是两极发展也有着相当尖锐的争论。(注:在美国,主张美国的“单极霸权”可以得到维护和持续的相当极端的观点,请参见Charles Krautheimer,“The Unipolar Moment,”Foreign Affairs,Vol.70,No.1,1991,pp.23—33;William C.Wohlforth,“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 4,No.1,1999,pp.5—41;而对多极化、包括恢复两极结构的观点,请参见Kenneth N.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Reading,Mass.:Addison-Wesley,1979;“The Emerging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Studies,Vol .18,No.2,1993,pp.45—73;Robert Jervis,“International Primacy:Is the Game Worth the Candle?”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7,No.4,1993,pp.52—67;Charles Kegley and Gregory A.Raymond,A Multipolar Peace?Great Power Politic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York:St.Matin's 1994;而介于这两者之间、认为未来世 界可能会重新回到不稳定的多极世界的“悲观主义”观点,请参见John Mearsheimer, “Back to the Future:Instability in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5,No.1,1990,pp.5—56;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2001。)但美国学术界的争论和中国的争论 有着相当的不同。中国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事实判定”的争论,即争论今天的国 际体系究竟是多极还是单极,而美国的争论则是一种“政策需要”的争论,即究竟是多 极还是单极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现实世界的需要。(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主张维持“单极霸权”更符合美国利益的主张成为了多数。美国新保守主义防务政策理 念强烈追求“单极霸权”目标。参见Robert D.Kaplan,The Coming Anarchy:Shattering the Dreams of the Post-Cold War,New York:Random House,2000。) 伊拉克战争使得这样的争论再度尖锐起来。国内学术界和政策领域内的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伊拉克战争并没有造成世界格局的变化,因为从总体上来看,国际力量对比没 有发生根本变化。(注:蔡文中、葛瑞明:《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载《 和平与发展》季刊,2003年第2期。)也有的同志认为,伊拉克战争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甚至将加速多极化进程。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趋 势,但伊拉克战争却典型地说明了今天国际体系的“单极”特征。由于“不同的体系给 大国和小国提供了不同的菜单”,(注:[美]布鲁斯·拉西特、哈维·斯塔尔著,王玉 珍译:《世界政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是我们认识世界、把 握国际局势、制定有针对性的外交政策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伊拉克战争之后 ,联系战争的事实来澄清今天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体系特征”问题,已是一个十分严肃 而又紧迫的学术课题。 传统的“一超多强”的论述是支持多极化认识的基础,但应以力量对比作为判断和分析世界格局的基本标准,不是简单地分析国际关系中大国的数量。以力量对比的分析来判断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取决于两个标准:一是国家间权力的能力(capabilities)的分配;(注:Kenneth N.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h.4.)二是在能力分配的基本体系结构中寻找是否存在着有效的权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 在国际关系中,权力和权力的能力是两个有着紧密联系、但又相当不同的概念。如果说权力主要是指国家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其具体的构成可以由经济、科技、军事、领土、资源以及价值观、制度的效率、社会生活的成熟度、凝聚力和士气等“硬”和“软”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权力指标来衡量的话,那么,权力的能力则包括权力的威望、使用与追求权力的方式以及权力的构成要素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注:沃尔兹教授并没有对权力能力做出非常明确的定义,只是强调应该具有“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参见Kenneth N.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p.131.另一位现实主义的理论 大师罗伯特·吉尔平对此有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述,参见Robert T.Gilpin,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Ch 1。)通常来说,权力构成了能力的基础,但权力的能力 却是一国权力的具体实施和发展,并对权力的分配真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国际关系 史上,虽然拥有权力,但却并不注意如何去形成强大的权力能力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 ,单纯意义上的大国的数量并不是我们得出国际体系是多极、两极还是单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