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德研究方面,牟宗三先生几为华人学术界公认权威。然而邓晓芒指出,牟宗三误读了康德。其表现在,将经验性实在性与先验观念性(注:A认为B是C性的,则在B的问题上,A持C论。这是显而易见的。故本文将在“先验观念性”与“先验观念论”之间,以及在“经验性实在性”与“经验性实在论”之间,作自由转换。)“这两个共同构成人类知识而不可分割的观点割裂开来”,“并为康德编造出了一个‘超绝的观念性’”。邓晓芒认为这是一个“硬伤”(注:参见邓晓芒:《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八大错位》,《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邓进一步认为,牟宗三在此基础上的中西会通只能是“‘西方的科技,中国的道德’,‘西方物质文明,中国精神文明’的翻版”。)。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一分析。需预先指出的是,这一“硬伤”并非牟宗三发明,之前有康蒲·斯密(注:参见康蒲·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第153页,第332页。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康德术语的区分 通过考察康德文本,本节希望得出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几个术语的典型意义。 1.经验性(empirisch)与经验(Erfahrung) “经验性”,或(庞景仁)译“经验的”。但这个词之修饰别的词不同于“经验”,康蒲·斯密将其区分为“empirical”与“of experience”。为行文方便,凡引文译为“经验”或“经验的”,一律改作“经验性”,以<>标明(注:为行文方便,凡引文不同于本文所使用译文的,径改之,并以<>标明。下不再注。)。 经验性的,就是必须“经过感觉与对象相关的”。感觉是对象刺激我们时“在表象能力上所产生的结果”(注:《康德三大批判精碎》,杨祖陶、邓晓芒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第83页,第83页,第106页,第146页,第96页,第69页,第69页,第70页,第70页,第193页,第198页,第107页,第187页,第198页,第384页,第209页,第90-94页,第89页,第135页,第248-249页,第135页。),如此“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是感性(注:《康德三大批判精碎》,杨祖陶、邓晓芒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第83页,第83页,第106页,第146页,第96页,第69页,第69页,第70页,第70页,第193页,第198页,第107页,第187页,第198页,第384页,第209页,第90-94页,第89页,第135页,第248-249页,第135页。);故经验性意为:包含有对象(此处为物自体)对我们感性的刺激。这种刺激使我们与对象发生了直接关系(直观);这一直接关系,是一切思维作为手段以之为质料的(注:《康德三大批判精碎》,杨祖陶、邓晓芒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第83页,第83页,第106页,第146页,第96页,第69页,第69页,第70页,第70页,第193页,第198页,第107页,第187页,第198页,第384页,第209页,第90-94页,第89页,第135页,第248-249页,第135页。),从而“经验性的”意为包含有物自体对我们感性的刺激并且这种刺激作为质料。无论是直观还是概念,“如果其中包含有感觉(它以对象的现实的在场为前提),那就是经验性的”(注:《康德三大批判精碎》,杨祖陶、邓晓芒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第83页,第83页,第106页,第146页,第96页,第69页,第69页,第70页,第70页,第193页,第198页,第107页,第187页,第198页,第384页,第209页,第90-94页,第89页,第135页,第248-249页,第135页。)。 因此“经验性”的正相反对者必定不包含有物自体对我们感性的刺激并且不作为质料而作为形式。这样,“经验性”就区别于“纯粹”(rein)和“先验”(transzendental)。康德对“纯粹”一词有两种用法:一是知识不和它无关的东西掺杂;二是知识不和任何经验或感觉相混且又是完全在先天成为可能的,此即“绝对纯粹的”。绝对纯粹无关于物自体的刺激而是纯粹形式。“经验性”之对立于“先验”,乃是因为先验知识“不和对象有关而和人们知道对象的方式有关,而这方式又是限于<先天>有其可能的”(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第173页,第175页,第510页,第39页,第53页,第338页,第248页,第264页,第59页,第321页,第248页,第367页,第363页,第366页,第363页,第248-249页。),也正好是不与物自体的刺激相关而是形式的。 至于经验,则是指“对象知识”,“经验就是通过联系起来的知觉而来的知识”(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第173页,第175页,第510页,第39页,第53页,第338页,第248页,第264页,第59页,第321页,第248页,第367页,第363页,第366页,第363页,第248-249页。)。作为一种知识,它是有关于物自体刺激所引起的感性质料的,经验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经验性的知识也就是经验。”(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第173页,第175页,第510页,第39页,第53页,第338页,第248页,第264页,第59页,第321页,第248页,第367页,第363页,第366页,第363页,第248-249页。)经验概念(Erfahrungshegriffe)“不过是具体的知性的概念”(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第173页,第175页,第510页,第39页,第53页,第338页,第248页,第264页,第59页,第321页,第248页,第367页,第363页,第366页,第363页,第248-249页。)。显然,经验“包含两个极其不同性质的要素”:经验性的质料和纯粹直观及纯粹思维的形式。作为知识,经验正相反对于不包括任何经验性要素的纯粹知识。同时,由于“范畴在事物的知识上除了应用于经验对象外没有别的运用”(注:《康德三大批判精碎》,杨祖陶、邓晓芒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第83页,第83页,第106页,第146页,第96页,第69页,第69页,第70页,第70页,第193页,第198页,第107页,第187页,第198页,第384页,第209页,第90-94页,第89页,第135页,第248-249页,第135页。),时空直观形式也“只是指向那些被视为现象的对象”(注:《康德三大批判精碎》,杨祖陶、邓晓芒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第83页,第83页,第106页,第146页,第96页,第69页,第69页,第70页,第70页,第193页,第198页,第107页,第187页,第198页,第384页,第209页,第90-94页,第89页,第135页,第248-249页,第135页。);故作为一个范围,经验的正相反对者是超验(transzendent)。超验超出了经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