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以江浙沪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圈际间和圈内各城市间的竞争与协作并存的态势日趋显现,竞争的态势要求各个经济区域尽快确立金融中心城市、完成新形势下的金融体系的创新过程。 一、区域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关系说明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区域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体系依附于经济结构,当金融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直至处于中高级阶段时,金融体系对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尤其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高效率的金融体系可以通过融资效率的提升促使经济结构合理化。 金融体系是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一个地区动员储蓄、吸纳并配置资本的能力和效率提升。金融体系作为资金的融通体系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境因素,决定着一个城市动员储蓄、吸纳并配置资本的能力与效率。随着金融开放步伐和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体系竞争力在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更加突出。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看法是,金融体系本身可能是一个“黑盒”,但是实际上,金融体系是由一个个功能模块组成的:当采用拆解金融体系的方法来审视区域金融体系效率的时候,通常会注意到的问题是关于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协调问题。在金融行业中,国际间的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在考虑把多方面发展的金融机构逐步整合,形成一个金融控股体系,由一个统一的管理集团来划分职能部门、协调利益冲突。对国家和地区而言,这样的思路也是有效的,事实表明,国际上各个先进国家宏观金融体系的各个模块正在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通过令模块间的资金流动成为体系内流动的方式提升融资效率。
二、关于目前区域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的判断 研究表明,一国(或地区)的金融体系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之间的相关程度越来越高,根据IMF的《年鉴》分析,1998年和1999年金融体系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之间的等级相关程度分别为0.907和0.94,表明金融体系竞争力越高,则综合竞争力越高。区域金融体系对当地经济结构的适应效率,即金融体系对经济、金融结构与制度的适应程度。为了测度国内各个经济区域金融体系的适应效率,我们采用国内城市间金融体系因子分析方法。
(一)样本城市的选取 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三大区域11个城市,分别是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大连、沈阳、青岛;长江三角洲及东南沿海的上海、南京、杭州、福州;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 (二)定量分析方法的选用 本文的因子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建立评价矩阵:将指标变量和样本城市数据建立11行22列的评价矩阵,分析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因子分析的显著性。2)确定公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矩阵进行初始因子求解,确定公因子数,并通过正交旋转计算各因子变量的负载值,给予因子解释。3)竞争力得分计算与排序:计算各样本城市因子值,并以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城市竞争力得分,并按得分高低排序。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因子正交旋转后的负载矩阵的分析,对3个主成分因子作如下解释:1)公因子1从指标代表的意义来看,可以视为城市金融体系的“总量因子”,集中反映了城市投资水平、金融保险总体规模(包括存贷款、人员与机构、产业比重等)及总体发展水平,其贡献率最大,达到76%。2)公因子2主要反映了城市外贸和外资利用状况、和金融企业效益密切相关的企业效益状况,其贡献率为12.7%。3)公因子3主要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注重储蓄的传统下,城市收入水平对金融体系实力有着重要的关联,其贡献率为5.3%。 ●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四个城市的综合得分高于采样城市平均水平,是目前国内金融体系竞争力较强的四个城市。 ●各城市之间的金融体系竞争力差别很大,从区域来看,大致上可以认为上海、北京、深圳与广州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的金融中心,而环渤海经济圈除北京和天津金融体系竞争力排名较靠前外,其他城市排名靠后。 ●上海和深圳具备证券交易等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在金融体系竞争力上处于较突出的地位,是全国性的金融创新中心;首都北京的角色是作为全国性的金融决策及信息发布中心;天津、广州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城市可以把区域金融中心作为今后强化发展的方向;其他城市是区域内金融体系的一个子体系,承担区域金融体系的某一种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