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它的构建与完善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生存和良性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分析借鉴其他国家中成功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的合理成份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构建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使我国高教事业实现新的腾飞。 一、世界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三大模式评析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从总的方面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模式:低收费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并重的美国模式;低收费公立高校为主的欧洲模式;私立高校为主加低收费公立高校的东亚南美模式[1],这三种模式各有其特点;且有优劣之分。 (一)低收费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并重的美国模式。 低收费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并重的高教财政模式是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这种教育财政模式的特点是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是属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两个亚部门,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的经费来源却有很大的不同。以美国为例,公立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联帮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三级财政,其中州政府财政拨款占相当大的比重,学费在其教育经常性支出中只占较小的比例,社会服务收入在1990年占学校总收入的21%[2],此外,还有来自社会捐助、基金会、校友等的捐赠。私立高校的支出经费则主要来自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另外还有来自社会捐助、科研经费、校产经营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资助也是私立高校重要的经费来源。 此种模式较好的兼顾了公平、效率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而它的有效运行也使美国的高教事业在世界上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二)低收费公立高校为主的欧洲模式。 此种模式以英国为典型代表,它的特点是公立高校占据主导地位,私立高校为数极少,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对于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承担主要投资责任,英国1980年学生缴费仅占大学收入的10%[3],学校自身所获的社会服务收入和捐赠所占比重也较小,近年来,在英国大学的收入中,以往占绝对优势的政府拨款,其优势地位正在逐渐降低,研究经费和合同金、学费和其他服务收入等在大学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4],但从总体特征上看,英国仍然是属于低收费公立高校为主的模式。 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欧洲模式注重公平优先,而把效率和发展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因此实行此种财政模式的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三)私立高校为主加低收费公立高校的东亚模式。 私立高校为主加低收费公立高校的模式以日本较为典型,此种模式的特点是私立高校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优势,它承担了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历史任务,其经费来源以学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资助。日本的公立高校由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组成,它们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学术质量和满足国家基本需求,它们的正常运转分别主要依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此种模式给日本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目前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了近50%的水平,进入了普及化阶段。 东亚模式把效率和发展放在了优先的位置,可以说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种模式虽然使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向普及化阶段的迈进,实现了数量的扩充,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有关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的问题,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的。 虽然三大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对公立高等教育都是实行低收费的政策。 二、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模式的审视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一个以国家财政拨款为高等教育资金唯一来源到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模式演变过程。这种模式在《教育法》中已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但反观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实际状况,这样的一种财政体制模式并未真正形成,多种筹措渠道中除了学费占高校收入比重日益增大之外,其他的渠道并不畅通,实际上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是高收费公立高校为主加少量民办高校的模式,完全不同于前已述及的世界高等教育三大财政模式。 按照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迈进的过渡时期,我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目标[5](这一目标在十五规划中又被提前到2005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投入是关键,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欠缺,导致目前高教事业经费的缺乏,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教育财政体制的不当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高等教育扩招对经费需求的大幅度提高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 连续四年的大规模扩招,使我国的高教事业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尤其表现在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剧增上,这从社会公平、公正角度而言,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质量下滑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然这涉及到许多的因素,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造成这种后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和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政府所承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比例至今也仍未达到,扩招后的1999年仅为2.7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也远低于3.3%这一最不发达国家的指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