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启动了市场——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二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现代性的要求日益突出,面对新的挑战,对现有的制度资源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并作合理性的梳理,整合,以适应中国社会新一轮发展对社会结构合理性的要求,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所要面对的目标取向。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各政党的利益表达与整合功能?政党制度的完善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进行静态解构,探析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理性发展的取向,这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 一、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结构分析 政党制度,从宏观上看,是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分支;从中观上看,它是一种政治实体性存在方式的整合机制;从微观上看,它是政治角色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通道。同时,任何一种制度都内在地承载主体对环境的价值取向,作为政党制度,同样内涵特定政治文化环境下的价值要素。因此,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结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 (一)、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内涵价值要素的解构 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实现人民民主是这一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无产阶级联合各民主力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面临着共同的敌人——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反对共同的敌人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的政治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各民主党派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执政。鉴于各民主党派历史上曾与党长期合作、各民主党派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荣辱与共,支持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并对此加以制度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各民主党派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励和保障。 从比较学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竞争性政党制度相比,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首先,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异化劳动如何使人的本质全面异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其对社会理想的阐述中进一步指出,对人的异化的扬弃最终要靠一种联合的机制来规范整合人类的社会生活。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本身涵有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价值要素,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相对而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所维护的价值取向,从表象看,它一直标榜民主、自由、平等,但其实际上维护的却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孤立、分散的生存,生活方式,并进而实现少数人通过资本控制来占有社会多数人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制度化。其次,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另一基本价值要素加以制度化,同样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点。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制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标志。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社会组织结构的核心,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要通过党的组织功能而得以集中体现,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也是通过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加以保障。因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的关键。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体——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保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始终都是党在执政中所要维护的工作大局。因此,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以制度化,体现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来发展和解放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取向。 (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制度要素分析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作为一个制度的综合体,可分为两个层面:规范党际关系的党际制度;规范党内组织活动的党内制度。构成党际制度的制度要素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合作共事制度;互相监督制度。构成党内制度的制度要素包括各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以及各种具体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党内领导制度等)。 政治协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常委专题座谈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政协全国委员会与全国人大、政府一起构成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政协除了全国政协的全体会议和主席会议等常规会议外,还通过各工作组和专门委员会开展经常性的政治协商工作。二是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民主协商座谈会,这些形式主要是民主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这些协商形式经过制度化发展,形成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协商制度。 合作共事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制度形式。这种制度主要是保障激励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对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具体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各种形式。例如,《意见》规定了要保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中的适当人数比例;规定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等等。 互相监督制度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制度形式。互相监督包括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和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诸方面。这种监督是各民主党派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样,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也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制度监督渠道。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民主党派可以通过政协的各种会议提出建议,向政协会议提出议案,也可以通过政协委员视察、举报或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 党内制度反映的是一个政党的组织状态。当代中国各政党都选择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各党的具体制度都是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民主集中制的选择,首先是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认同,民主集中制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根本制度符号赋予中国各政党在文化认同上的价值意义,它反映的是各政党共同遵守的一种政治生活方式。其次,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形成组织的合力,实现高质量的政治参与,充分发挥各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