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企业股权融资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一)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成绩明显 中国资本市场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试验阶段和初创阶段,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量、规模、筹资能力等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用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上市公司的数量和企业股权融资的金额等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股权融资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统计数据表明,从1991至2002年底12年间,中国证券市场境内外筹资总额达8817.17亿元,其中通过发行A股筹资3983.47亿元,发行B股筹资320.35亿元,发行H、N股筹资1632.04亿元,A、B股配股、增发筹资2796.31亿元,发行可转债筹资85亿元。我国上市公司总数(A、B股)达1224家。(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 表一 中国证券市场基本情况表
资料来源:香港联交所网站 (二)中国企业股权融资结构分析 中国企业资本结构中,企业的内源融资比重有限,外部融资比重较大。外部融资结构中,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较大,直接融资比重呈增长趋势。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比重较小,股权融资比重增长较快。具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上非金融企业部门可统计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贷款、股票、国债和企业债四种,银行贷款在融资结构中比重最大,股权融资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随证券市场的行情波动。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2年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重为79.4:15.3:1.3:4,与2001年同期相比,贷款和企业债融资比重分别上升了3.5和0.4个百分点,国债和股票融资分别下降0.4和3.5个百分点。2002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以上述四种融资方式融入的资金总计为24233亿元(本外币合计),同比多融7678亿元,增长46.4%,其中以贷款方式融资19228亿元,同比增长53.1%;以国债方式挣融资371S亿元,同比增长43.1%;以企业债方式净融资325亿元,同比增长121.1%:以股票方式融资962亿元,同比下降23.2%。在股票市场筹资中,包括发行新股、增发和配股的A股筹资73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44亿元,下降37.6%;H股发行筹资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亿美元,增长1.6倍。(资料来源:投资银行在线)。2002年国内A股筹资额的下降主要原因是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股市的整体市盈下降,投资者的对股权融资兴趣下降所致。 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贷款融资占中国企业外源融资比例仍高达89.89%,股票、债券融资占中国企业外源融资比例分别为9.11%和1%。到2002年中国企业直接融资的占比约为15%,其余85%的比例还是银行贷款。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外源融资中,只有20%左右是贷款融资,80%左右是证券融资,在这80%的证券融资中,又以债券融资为主,占证券市场融资的70%左右,且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资料来源:投资银行在线)
资料来源: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课题组,(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及资本结构分析》《上海证券报》2002.10.17第7版 (三)中国企业股权融资的状况分析 1、从融资制度看,国内企业股权融资已废除额度制,采用核准制,并有计划向备案制过渡,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从证券市场的功能看,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得以加强和提高,证券市场由原先的帮助国企脱困变为优化资源配置。从审核程序看,加强了发行审核委员会的作用。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的地位不断提高,发行审核委员会的专家的来源和素质得以提高,审核程序更趋于科学。 2、从融资主体看,对上市主体的限制有所放宽,对行业、所有制性质等有所放宽,允许房地产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发行股份。2002年部分自然人作为主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股份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如腾达建设、安泰集团、精伦电子等。外商投资企业被允许发行A股,部分外商参股的股份公司得以成功上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允许免于辅导,可直接递送申请材料申请上市。 3、从筹资规模看,市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型和特大型公司如招商银行、中国联通等成功地在A股市场发行,发行股数和筹资规模也创出历史新高,中国证券市场地规模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从涉外融资情况看,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成为热潮。2002年中国银行、中国电信等纷纷在海外上市,浙江、江苏等民营企业也掀起了海外上市高潮,中资企业在香港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4、从再融资的要求看,中国证监会提高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增发和首次发行的条件进一步提高。就增发行为而言,《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通知》的实施,提高了对再融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规定筹资额度不得超过企业的挣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恶意筹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