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F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GDB-1130(2002)01-0080-06 21世纪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持续一年有余。跟踪研究、分析此次周期性经济衰退的发生、发展,以及西方有关国家、特别是美国当局所采取的对策及效果,对于深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周期性经济危机自2001年初暴发后,为遏止衰退,美国主流经济学界开了不少药方,美国当局也使尽浑身解数。但综合起来看,也无非就是“三板斧”——降息、提气、战争。 所谓“降息”,即降低联邦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图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 所谓“提气”,即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发布经过包装的误导经济信息,以图稳定、提升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维持美元的超强势地位; 所谓”战争”,即通过对外发动战争,以图达到刺激军火工业以及与之关联的产业,遏止衰退的程度。 乍一看来,美国当局的这“三板斧”,有文策,有武招,可谓“刚柔相济”。但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三板斧”不灵,并没有将美国的经济从衰退中拉扯出来,从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看,美国经济仍在衰退的苦海中挣扎。[1]其原因何在? 一、降息,无法启动衰退期间的消费和投资 自去年初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后,以在美国受人尊敬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生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开出的首选药方是:降低联邦银行基金存贷利率。在一年之内,美联储紧锣密鼓,连续11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年初的6.5%降至40年来的最低点1.75%。其力度之大,在美国经济史上可能是空前的。“药力”如此之猛,但病中的美国经济,犹如“植物人”一般,反应分外迟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当消费市场、投资市场欠活跃的时候,也就是在消费者具有消费能力但消费欲望不强,投资赢利预期不高、企业投资欲望不振的情况下,降低银行存贷利率,具有引导居民将资金从银行挤出用于消费,以及企业因贷款成本下降、投资赢利预期提升而加大投资力度的作用。但是,在美国当前周期性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美联储降低利率,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从投资的角度看,此次经济衰退,不是因为投资不足引起的,而是由于某些产业,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信息产业投资过度、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大量积压,进而导致企业赢利锐减,出现巨额亏损,以至纷纷破产倒闭,信息产业泡沫破灭所引起的。现代经济,各产业间关联度很高,一个产业感冒,其他相关产业跟踵伤风,这就是所谓“骨牌”效应。美国经济自2000年下半年信息产业泡沫破裂始,不足半年,其它产业纷纷感冒,至2001年初全面陷入衰退深渊。在此期间,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是一般的投资赢利预期不佳的问题,而是不论投资什么产业,都将血本无归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美联储的贷款利率降得多么低,哪怕是零利率,面对血本无归的陷阱,投资者也会望而却步!据美国有关投资预测机构(Prudential financial)春季访问50个行业的调查,因企业赢利现状的前景差,只有6个行业计划年内增加投资,24个行业计划削减投资,剩下的20行业尚在观望,尚未确定是增加还是削减投资。这一调查结果,生动地印证了我们的上述分析。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收入预期。美国这个社会,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社会。也正因如此,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60%源于居民消费。但居民消费,特别是美国人的超前消费、借贷消费时尚,同样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收入预期看好。然而,在经济危机期间,最致命的就是收入预期差。经济危机暴发后,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成千上万工人失业,收入大幅下降。去年12月份,美国当局公布的失业率已达5.8%,至今年3月份,失业率更推升至6%,创8年来的新高。而且各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今后数月,失业率还将攀升。现在,连大学毕业生也求职不易了。据美国老牌职业介绍服务公司DBM称,今年美国的就业市场缩小了三分之一。《华尔街日报》下属的《求学杂志》总编辑亦指出,今年制造业计划减少招收的毕业生达30%。应该指出的是,美失业率的计算方法,不同于日本、欧洲诸国,不包括为数众多的处于半失业状态的白领职工。如果将这部分失业者统计在内,失业率早已跨越两位数了!同时,美国一半以上的家庭持有股票,其经济收益甚至连养老金都同股票的涨落密切相关。一年多来,美国股市剧烈振荡。近一个时期,更因企业赢利前景暗淡,加上上市公司的各种丑闻接连曝光,商业信誉已近崩溃,股市熊气迷漫。股民所持股值急剧缩水,有的甚至沦为穷光蛋, 美国居民本来就少有积蓄、囊中羞涩。据有关调查,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个人储蓄率平均为8%~9%,90年代开始急剧下降,1995年只有5%,目前更降至不足2%。[2]在经济危机期间,又面对如此严峻的收入预期形势,如何还敢“今朝有酒今朝醉”?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一项调查,今年5月份消费者消费支出下降0.1%,据称,这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第一次下降;其中,耐用品消费下降2.4%,衣食消费下降0.7%。另据最一些科研机构对中城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5月份的96.9下降至90.8,对前景的预期指数从5月份的92.7降至6月的87.9,降幅如此之大,反映了美国人的收入预期、消费积极性绝非降息所能提升的。 看来,“降息”,对于治理周期性经济衰退而言,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 二、靠发布误导经济信息以“提气”,提升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不可能持久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衰退史表明,在经济衰退期间,国民的心理因素对于经济危机的发展影响极大。远一点的例子有,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发生的心理恐慌,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推向了大崩溃的边缘;近期的事例有,1997年春的泰国,正是因为对于泰铢贬值的心理恐慌,加剧了泰国的货币危机,进而诱发了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所以,现代经济学,特别是现代货币、金融学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均特别注重心理因素对经济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