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亚经济合作的价值定位与现状考察 东亚地区曾在人类诸文明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十八世纪后期西欧工业革命使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的华夏古典农业文明转向没落。这种所谓的“东亚生产方式”经马克斯·韦伯比较社会学理论的敷陈,似乎形成东亚落后与停滞的历史定论。但近几十年包括日本、中国、东盟在内的东亚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已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现代意义上东亚的界定,已摆脱了纯地理学的窠臼,不单是从地缘邻近原则确定,而是更多地注重借鉴地区经济政策取向和参与合作潜力的原则。本文论及的东亚即在上述界定依据的基础上,从综合的角度将东亚界定为欧亚大陆太平洋沿岸的地缘和半地缘地带,以悠久的历史联系的文化资源为纽带,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强、共同意识日益萌发的整体区域。即除传统上的东亚国家(亚洲东部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蒙古、俄罗斯远东在内的区域)外,还包括东盟诸国。 东亚经济圈的迅猛发展,对西方国家的东亚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也使人们更加注重从历史、现状、理论结合与整体关联的角度来看待该区域的经济整合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首先,尽管从整体上讲东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但其崛起仍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课题。东亚奇迹的出现,尤其是后现代地区的飞速发展,促使西方的发展理论对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后进现代化启动中的非经济因素是否在东亚地区发展中起独特的、重要的作用?是否应重视研究东亚经济合作中不同政治文化的碰撞?其次,东亚的新模式、新经验促使人们重新评价国家作用。东亚模式的经验,丰富了西方国家的发展理论,为研究区域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发展历史与现状。二战结束后在雅尔塔体制下,东北亚各国依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长期处于对立状态;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的变化,这个地区内的矛盾又进一步复杂化,东北亚因而成为世界上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一时期,东北亚地区合作只能在两大集团内部展开。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入了新历史时期,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国际关系的改善;各国淡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对立与冲突;经济的互补性等。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东盟成立之初曾长期奉行所谓的政治优先主义,政治领域的合作远远大于经济领域的合作。90年代后半期随着东盟的扩大,地区经济合作加强,但由于内外种种原因,东南亚经济方面的进展一直较为滞后,尤其是在成立自由贸易区方面。在当今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区域化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东亚区域合作却未有大的起色。 东亚经济合作正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合作内容看,在贸易、金融、货币等领域都取得了进展。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它引起了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相应变化,从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开始转向稳定的市场。以此为背景,东亚在逐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的同时,也重视开拓区内外更广泛的市场。另一方面,面临外部市场的巨大压力,东亚不得不全力开发内部市场。90年代至今东亚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加深,区内贸易占其对外贸易额的比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达50%,甚至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比重。这样,不仅使东亚成为贸易总量上堪与美欧相比的区域贸易集群,而且也使区内贸易成为影响区域关系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可能是首要因素。关于金融货币合作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酝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日本就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提议组成一个由日本、韩国、中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集1000亿美元的资金,为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提供帮助,部分地替代或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后来日本于1998年提出“新宫泽构想”,1999年马哈蒂尔提出“东亚货币基金”,2000年“东盟+3”财长会议上,就亚洲地区加强贸易和金融合作达成了《清迈协议》。 从合作范围来讲,东亚合作机制正在区域——次区域——小区域(成长三角)三个层次展开。就东盟30多年的发展而言,虽然经济合作的成就不如政治合作那样卓有成效,但也取得了令人重视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第一,经过长期摸索,东盟于1991年提出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把内部的经济合作准向一个新阶段。成员国间的特惠贸易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区内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已突破20%。第二,以东盟组织的名义积极开展同西方的对话,维护了各成员国的民族经济利益,争取更多的外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曾经有学者认为,“东盟地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来自东盟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上各自做出的努力,而不是来自经济合作。”(注:曹云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事实上,东盟组织对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政治合作间接实现的。“1976年,东盟只是一个拥有2.36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837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54美元的小规模市场。但是20年后,东盟6国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4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430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亿美元的大市场。”(注:罗斯·加尔纳特:《正在变化的亚太与世界经济中的东盟》,载《世界经济译丛》,第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