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入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民营企业正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新环境。 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不论是国有民营企业,还是私有民营企业,或是各类混合产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如何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理论盲点和实践困惑。探讨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方式,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民营企业在短缺经济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近几年来,由于产业的进步和商品的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民营企业遇到了很多的难题,特别是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国内外界限越来越淡化,与跨国公司相竞争何时何地都不可避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生存超过5年的不到9%,超过8年的不到3%,一些不利因素正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和市场主体转换加快,国有资产正逐步转入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并从一般竞争性的外经贸领域退出来。空出的市场“空档”和资本“洼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保险、石化、电信、航空等跨国并购集中的领域的开放将促使竞争升级,允许外商兼并竞争性行业的国内企业,对实力有限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形成排斥力。 虽然目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产业技术结构以及对外投资能力和国际化经营程度还不很高,但就本质而言,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上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比较接近国际化企业的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产出增长速度和出口贡献度的增长,有着较大的潜力和活力。中小型民营企业如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参与竞争,积累与跨国公司竞争和合作的经验,就可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当代跨国公司经营特点的变化有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大、中、小型企业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在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中小型企业的跨国经营呈现出旺盛的活力。联合国贸发会早在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就指出,许多中小企业的跨国指数,即国外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国外销售占总销售的比率以及国外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率的平均值比同行业大型跨国公司还要高。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比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增长要快, “大”与“小”企业出现了“以大划小”、“大小融合”和“大中含小”的趋势。科技进步所导致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跨国公司追求少品种大批量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逐步丧失了优势,对子公司加强控制,以形成内部专业化分工优势也开始逆转,出现外部化趋势,即跨国公司只保留关键的技术,其他生产和经营则通过分包、各种合同安排以及战略聪明等外部企业网络来完成。 跨国公司经营优势的变化使人们重新认识经济规模与范围、内部与外部关系的本质。规模是指生产系统的大小,它由企业的固定资产、职工人数、产量或生产能力的大小来衡量。当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较大的生产量时,就会产生规模经济。“范围”是指生产系统的集合分离程度,主要表现为产品、工艺过程、市场及其地理区域的分布状况。当某些产品或设备的整体性不那么明确,其劳动过程可以分开时就会产生范围经济。内部经济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的成本节约,外部经济则来源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及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建立以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国际分工协作体系会给大企业带来许多好处:一是大企业本身避免了“大而全”,可以集中精力与要素资源发展关键技术,加强更高层次的管理和经营,从而节省成本,增加利润;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为已服务;三是在中小企业彼此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企业可以凭借其主动地位,获得更有利的交易条件。而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与大企业形成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是一条生存和发展的最为现实的途径。一旦与大型企业合作,便不难形成综合优势,并有可能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发展自身的实力。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向大企业过渡,越做越强。这就是为什么在跨国公司盛行的美国,其中小企业仍然占有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产品销售额的54%、技术创新项目的50%以上及就业人数的60%的原因所在。 上述分析说明,任何大型企业跨国经营都不可能脱离中小型企业而独立存在,而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将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发展商机。 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实现由弱变强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与国际上跨国经营的一般中小型企业不能相提并论,但从企业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趋向来看,参与国际分工协作是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增强的一条成功之路。目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已具备向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从体制环境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清晰,经营专业化,运转机制灵活,管理成本较低,具有与境外国际化经营主体对接的条件,只要拥有某种资源和价值链上某个环节的相对优势,争取有利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与非民营的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形式,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而且可以加快企业多元化改革,解决涉外企业政企不分的困扰,提高涉外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