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D2 文章编号:1009-3176(2003)02-0116-(6) 个性问题是现代中国思想界的主流话语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主题。马克思曾提出“自由个性”、“有个性的个人”观念来诠释理想社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样予以较多的关注,而且经历了比较复杂、曲折的探索历程。本文试图从李大钊、瞿秋白和毛泽东三人入手讨论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的丰富性及其得失经验。 一、与大同团结相统一的个性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更多是在社会历史观和伦理学两个层面讲个性解放。在社会历史观上,他抓住群己的辩证关系来阐释个性的积极内涵。群己之辨包含两层关系,一是“己”与社会的关系,一是“己”与群体的关系。这样他在社会历史观上的个性观也呈现两方面的特点。第一,联系大同理想社会来考察个性。他指出:“个性解放,断断不是单为求一个分裂就算了事,乃是为完成一切个性,脱离了旧绊锁,重新改造一个普通广大的新组织。一方面是个性解放,一方面是大同团结。”(注:《李大钊全集》第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大同团结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个性解放是人道主义的理想,两者的统一便是李大钊的社会理想。大同世界的主导价值是个性自由发展,它是自由人格的联合体。置身其中,每一个体实现了个性的解放,本质力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主体间关系成为平等的关系。当然,这里讲个性解放是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展开的。解放是群众自己的解放,正如李大钊指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三面’,把我们解放出来,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冲决,使他们不得不任我们自己解放自己。”(注:《李大钊全集》第三卷,第296页。)个性正是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个解放的过程也正是大同团结的形成过程。大同理想使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与选择的自由,“靠自己的努力”,对各自的生活方式作出合理的安排。它是个性化人格的确证。因而,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是辩证统一的。 第二,联系群体(秩序)来考察个性。李大钊指出:“真正合理的个人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会主义,没有不顾个人自由的。个人是群合的原素,社会是众异的组织……真实的秩序,不是压服一切个性的活动,是包蓄种种不同的机会使其中的各个分子可以自由选择的安排。(注:《李大钊全集》第三卷,第579页。)这里讲的“个人主义”有“合理”两字作限制,所谓“合理”有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意思,因而,个性是合乎规律发展的个性,是平等社会秩序中的个性。这里讲的“社会主义”也有“合理”的限定,表明社会秩序不是整齐划一的铁板一块,而是包容个性的秩序,给自由主体以平等机会。个性与秩序的统一也意味着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而后两者的统一也就是个性解放与大同团结的统一。 李大钊在伦理学层面上讲个性主要指向自由人格的塑造。这样的理想个性是知情意的统一体。李大钊认为“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对知识和真理的看重,表达的正是对科学理性的注重。知识与人生的关联不仅意味着理性认识是增进人生幸福的有效手段,而且意味着理想的个性应当具有理性的品格。科学的求真态度,“薰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注:《李大钊全集》第四卷,第406页。)理想个性除了理性自觉品格外,还具有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内涵。“利达不易其心,威武不夺其气”强调的是意志的坚定性规定。“爱者,神圣也,不许假人为之造作,伤其真也。”(注:《李大钊全集》第二卷,第379页。)他对“伤其真”的批评,从反面肯定理想个性具有仁爱、诚挚的情感规定性。所以,他讲个性解放在伦理学上的意义表现为知情意等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 由上可见,李大钊在社会历史观和伦理学两个层面显现个性解放的内涵:与大同团结相统一的个性和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个性,不过他更强调前者。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他提出个性解放与大同团结的统一,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把个性问题置于群体关系中来考虑,而不是孤立地谈就个性而谈个性解放问题。他从理想社会和秩序的角度来理解个性,带有一定的革命意味,因为要实现个性的解放就需要彻底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他的个性理论还存在一定的早熟性和思辨性,说它早熟,是因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尽管还处于革命实践的初期,但是一开始就从理论上对个性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把握。说它思辨,是因为这毕竟是一种理论的抽象阐释,缺乏具体实践经验的支撑。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李大钊的个性理论多少有所遮蔽,就是源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 二、与民族、历史和阶级相统一的个性 在李大钊之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十分关注个性问题。瞿秋白就对此作了较多的探索,主要从社会历史观、伦理学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瞿秋白的探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的曲折发展。 第一,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李大钊侧重讲理想的个性,而瞿秋白侧重讲现实的个性。但是他们都联系群己之辨讲个性。瞿秋白所理解的“群”包含民族、历史和阶级三层意思,因而其个性论主要涉及个性与民族、历史、阶级的关系,总的倾向是把个性看作是从属于民族、历史和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