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03)03-0057-11 一、对抗战时期投敌的国民政府高级文官之统计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高级文官投敌不在少数。有材料说:“到1943年8月以前,叛国投敌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中,有中央委员20人”(注: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北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也有材料说:从1939年到1945年有19个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候补中央监察委员相继投敌。他们是中央委员汪兆铭、陈公博、周佛海、吴开先、顾孟余;候补中央委员陈群、缪斌、何世桢、曾仲鸣、陈孚木、李福林;中央监察委员褚民谊、陈璧君、庞炳勋、恩克巴图、顾忠琛、许崇默(许崇智之误);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傅侗(溥侗之误)、陈中孚(注:李石涵:《从七七到八一五》,东北书店1949年版,第144~150页。)。不过这份名单值得商榷,比如改组派领袖顾孟余,并没有惟汪精卫的马首是瞻,反而从香港跑回重庆,出任了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注:傅德华:《民国军政要人归宿》,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453页。)。又如所谓的“许崇墨”,无疑指的就是许崇智。抗战爆发时,许氏从上海迁居香港。香港沦陷后,许崇智为汉奸告密被捕。许氏在民族大义前威武不屈,当港督矶谷廉价拉他去南京出任伪职时,他拍案而起:“以前是同学,现在是敌人,杀我的头也不当汉奸。”(注:傅德华:《民国军政要人归宿》,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446页。)以后,许崇智一直遭禁闭,直到矶谷去职,才获释移居澳门。再如改组派的骨干李福林,“1941年(香港沦陷后)去重庆,被蒋介石委任为军事委员会顾问”,丝毫无通敌的嫌疑(注:刘国铭:《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第302页。)。 因此,真正查有通敌实据的国民党中委、候补中委、中监委、候补中监委共16人。其中庞炳勋是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属武人,其余都是国民政府的高级文官。上行下效,附逆的副部级、省厅级文官更不可胜数,现列表如下: 姓名 投敌前主要职务所属派系所任主要伪职 汪精卫国民党副总裁(中央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主席 陈公博实业部长(中央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立法 院长 周佛海宣传部长(中央委员)CC 汪伪国民政府行政 院副院长 褚民谊 行政院秘书(中央监察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外交 委员) 部长 陈群 内政部次长(候补中央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内政 委员) 部长 陈璧君 中央监察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 缪斌 江苏省民政厅长(候补 CC 汪伪国民政府军委会 中央委员) 委员 何世桢 安徽省民政厅长(候补 西山会 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 中央委员) 议派委员 徐苏中 粤汉铁路局长 西山会 汪伪国民政府文官长 议派 曾醒 中央党部妇女部部长 改组派 汪伪国民党中央监 察委员 曾仲鸣 铁道部次长(候补中 改组派 河内被刺 央委员) 吴开先 中央委员 CC 逮捕后释放回重庆 陈中孚 青岛市长(候补中央 陈铭枢 汪伪国民党候补中央 监察委员) 派 监察委员 恩克巴 中央监察委员 不详汪伪国民党中央监 图察委员 陈孚木 交通部政务次长(候补 改组派 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 中央委员) 顾忠琛 中央监察委员 不详汪伪国民政府监察院 院长 溥侗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不详汪伪国民政府委员 罗君强 侍从室秘书CC 汪伪国民政府安徽 省省长 陶希圣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改组派 曾在汪指定的“最 高委员会”负责宣传 梅思平 国民政府法制委员会CC 汪伪国民政府实业 委员 部长 董道宁 外交部亚洲司第一科科长不详汪伪国民政府外交 部参事主席 汤良礼 外交专门委员会委员改派汪伪国民政府宣传 部政务次长 朱履龢 立法院立法 不详汪伪国民政府司法院 委员 副院长 李圣五 外交专门委员会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教育 部长 陈君慧 财政专门委员会委员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建设 部长 林柏生 立法院委员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宣传 部长 周学昌 陕西省教育厅长CC 汪伪国民政府南京 市长 陈耀祖 铁道部财务司长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广东 省长 赵尊岳 铁道部参事青年党 汪伪国民政府铁道 部次长 赵毓松 川康甘青设计委员会委员青年党 汪伪国民政府农矿 部部长 焦莹铁道部官员(朱霁青)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考试 委员会委员长 苏体仁 绥远财政厅长 不详汪伪国民政府山西 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