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种历史性变化撑硬了国 民政府的腰杆,促其加紧外交上的努力,去寻求中国的大国地位。一方面,它重新同美 、英交涉,准备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求中国在法理上的平等地位;另一方面,则是以 大国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施展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国民政府在外交上的这些努 力,顺应了中国国际地位水涨船高的趋势,同时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为中 国获得大国地位创造了条件。 一、国民政府对历史机遇的把握 大国一般是对国际事务能够发挥强有力影响的国家。它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 面具有相应的实力。近代以前,中国是一个传统大国,鸦片战争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列强的入侵,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要恢复中国 的大国地位,首先必须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抗日战争正是这样一次伟大的 革命运动,国民政府审时度势,把握了这种历史的机遇。 应当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工作,以往的北京政府和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都做出过努 力,象实行关税自主的政策,使意大利、比利时、丹麦、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等国 废除或无条件放弃领事裁判权,收回镇江、汉口、九江、厦门、威海卫的英租界或租借 地,以及天津的比利时租界。在这些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国民党于1937年2月召开的五 届三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应由政府向有权各国交涉 早日实现,以维护我国法权之完整案》,(注: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 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449页。)以加速这项工作的进 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曾一度搁置废约问题,意在利用英、美与日本在这 个问题上的矛盾,以争取英、美,孤立日本。西方学者韦斯利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指出, 日本侵略满洲和整个中国,使解决领事裁判权的问题比以前更加困难,这是中国推迟撤 销外国领事审判的主要因素。日本入侵后不久,明显的是外国租界在其保卫范围内对中 国具有很大的价值,它不仅成为避难所,而且还是经济力量的中心。外国居民的存在, 当时还起到了制止日本军事活动和日军所制造的残暴事件的作用。(注:(美)韦斯利R· 费塞尔:《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结束》,加利福尼亚大学1952年英文版,第216页。)这是 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考虑的。然而,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方面,随着日本侵华的扩大 和深入,这些租界相继落入日军之手,不可能再为中国所利用;另一方面,既是权宜之 计,国民政府也没有放弃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特别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轴心 国集团的逐步形成,中国与英、美结盟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且中国因持久抗战也声望日 隆,再允许存在英、美与中国的不平等关系显系不宜。美、英主要是美国考虑到这种形 势,曾明确表示要废除不平等条约。1940年7月19日,美国代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 Sammner Welles)发表声明,他在回顾九·一八事变后美、中关于废约问题谈判因中日 关系而一再耽搁后,指出:“美国政府的既定以及希望是,遵循法律程序迅速与中国谈 判和订立协议,只要时势许可即可放弃其治外法权以及其他所谓的‘特殊权利’,这些 都是美国和其他国家通过国际协议在华拥有的。”(注:《美国国务卿关于美国放弃在 华治外法权的政策的声明》,张玮英等译:《美国外交文件》,日本卷1931-1941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第437页。)关于其动因,韦利斯揭示说:“英、美 政府不得不考虑的不仅是中国事业上的功效,但更重要的是其国民的福利。进一步说, 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它们在制定政策和行动方针时必须对公众意见给予适当考虑。尽管 这两国的公众关心其在华公民的福利和安全,但他们(特别是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志气表 示极大的同情,并情愿且普遍地向他们的政府施加压力以使其满足中国的热望。”(注 :《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结束》,第220-221页。)这一分析应当说是客观而深刻的,抓住 了美国自身利益这一对外政策的关键点。出于这些考虑,美、英表示要废约,但又说要 等到战事结束以后。国民政府起初并未对此提出异议,只强调要废除不平等条约。象19 40年10月10日,驻英大使郭泰祺在双十节演说中“提到中国在国际新地位,盼英美今后 以平等与我合作,勿再视中国为穷亲戚”。(注:郭泰祺致蒋介石密电(1940年10月22日 ),《民国档案》,1990年第2期。)1941年4月,国民党中央又密电已任外长的郭泰祺, 要他经美回国时,“向美政府提请缔结中美平等新约,废除现有条约束缚。实行之期, 不妨俟诸中日战争结束之后。用意在壮吾人今日之声势,而增高他日之国际地位。”( 注:郭泰祺致胡适电(1941年4月20日),转引自《中国外交史1911-1949》,第543页。) 5月26日,郭泰祺致函美国国务卿赫尔表明此意。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重提废约问 题的开始。5月31日,赫尔复函郭泰祺,表示非常欢迎他来访,并说:“美国政府仍将 一如既往继续采取措施以适应中国调整中外关系不正常状况的愿望,美国希望在和平条 件再次具备以后,与中国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尽快放弃美国和其他国家通过条约在中 国长期拥有的某些特权。”(注:《美国国务卿致中国特命外交部长(郭泰祺)》,《美 国外交文件》,日本卷1931-1941年,第438页。)赫尔在这里传递了三条信息:一是美 国愿意通过废除旧约与中国改善关系;二是这要等战后而不是立即进行;三是废除的是某些特权而不是所有的。实际上,美国想废除的只是领事裁判权,远不可能实现中国的 期望值,这就已经预定了后来中美、中英谈判之效果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