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318(2002)04-0001-08 今年8月7日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奉中央军委之命挺进并转战大别山55周年纪念日。今年2月19日则是刘邓大军的统帅之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五周年的日子。刘邓大军的另一统帅刘伯承元帅更先于1986年弃我们而去。而当年在刘邓统率下,历尽艰辛,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卓著勋劳的刘邓南征军12.4万指战员,大都也已作古,他们中的不少人更是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升起,便已长眠于大别山麓、江淮河汉间的大地上。值此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我们禁不住再一次把视线投向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壮丽画面,此刻更难忘记南征将士在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历程中所遭受的艰难困苦并付出的巨大牺牲。追思先烈,感慨无限。仅以此文纪念那次举世闻名的南征。 一 1947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2.4万人,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下一举渡过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从而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7日,刘邓所部又在中央军委指挥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与此同时,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六个纵队18万人也紧随刘邓之后,越过陇海路,进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部队两个纵队、一个军8万余人则从晋南强渡黄河,进军豫西。三路大军39万精锐之师成“品”字形阵势向国民党统治的中原地区大举进击,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宏篇大剧。这一战略举措,迫使国民党由内战开始以来的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从而扭转了全国的战局,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此,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1](P1140)在这一伟大转折中,刘邓大军先是大战鲁西南,继而千里跃进大别山起了战略进攻的先锋作用。我军挺进大别山,开始与国民党逐鹿中原,更在国民党营垒引起了极大的惊慌,酿成了深刻的失败情绪,以致成为国内外瞩目的重大事件。 据当时报载,我刘邓野战军进入大别山后,国民党内部及其统治区的失望、恐慌情绪如同瘟疫一样蔓延,“武汉吃紧”、“长江吃紧”的传闻不胫而走。南京警备司令部闻讯后,慌忙下令南京长江一带于晚上9时以后实行戒严。紧靠大别山的华中重镇武汉更是人心浮动,武汉行营主任程潜匆忙宣布组织“义勇警察总队”保卫大武汉。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则称:“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安徽、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军事情况已呈恶化,首都和各地沮丧失望现象愈益严重,照这个速度演变下去,很难设想局势还能维持多久。”[2](P265) 其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大别山对国民党来讲是个军事上重要、政治上敏感的地区。我军控制大别山地区,东可震撼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西可威胁华中重镇武汉,南可截断长江,觑盱国民党的江南之地。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毛泽东才毅然决定,打破军事常规,令刘邓野战军不要后方支援千里跃进,直趋大别山,到国民党的必争必救之地建立我根据地,达到调动国民党大批军队回援华中,扭转全国战局的战略目标。 我南线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行动,是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指挥全国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英明决策,也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杰作和得意之笔,它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形势,从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0年光辉战斗历程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刘邓大军挺进与转战大别山,对促成这一转变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放战争从1946年7月开始到1947年6月的一年中,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战略区英勇奋战,取得了歼敌112万的伟大胜利,战场形势正向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转变。但与此同时,人民解放战争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就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解放区面积大为缩小,特别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陕北和山东,根据地几乎丢掉了80%,如华东地区,先是经济富庶的苏皖解放区被敌所占,到1947年上半年,山东解放区也大部被占,华东野战军不但已没有了在内线运动歼敌的回旋余地,部队后勤供应也由于解放区的缩小而日趋困难,如不向敌后方出击,只有北渡黄河了。而陕北地区,本来就是贫瘠地带,陕北人民供应中央机关和陕北少量部队已很困难。在胡宗南军队的大举进攻中,陕北几乎所有的县城都遭到蹂躏。由于战争的破坏,1947年,陕北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军队和老百姓一同处于忍饥挨饿的状态。据回忆,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转战陕北半年多,基本处于饥饿状态。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更是经常断粮,部队大部分时间靠一般当马料的黑豆充饥,啃南瓜、吃野菜是经常的事。1947年5月,部队北上“三边”,饥饿的部队竟买下老乡未成熟的苞谷,连杆、连棒、连叶地吃[3](P261)。而蒋介石的战略意图就是把战争继续放在解放区打,从经济上首先拖垮解放区,进而在军事上打垮人民解放军。 有鉴于此,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适时作出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决策。战略进攻的矛头就指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中原地区,特别是战略重地大别山地区。我三路大军出击中原后,迫使国民党将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大量南调,回防中原,从而逐渐失去其战略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