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我们党更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中国革命本身,就是凝聚起中国人民的力量进行新的创新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与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尽相同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任务。作为党的历史中一个组成部分的山东81年党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奋斗史,又是一部具有自身特点的不断开拓的创新史。因此,研究党的历史应以创新的视角审视党的历史,以创新的方法研究党的历史,党史工作才能发展。 在党史课题研究方面,特别是执政党研究和社会主义时期研究方面,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标准较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我们一直把党史作为教育人民、防止敌对思潮和敌对势力侵蚀和破坏的有力工具。可是,在注重党史的诸多政治功能的同时,我们也决不应该忽视它自身科学性的学科建设。政治功能是党史研究的前提条件,而科学性则是党史研究的核心和灵魂,政策性是党史学科党性的表现,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今天的党史研究中,首先我们必须坚持把党史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加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把党史研究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把党史研究与探索世界执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结合起来,从中汲取有益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经验教训;必须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用科学的论证来正确阐释有关党的历史的各种根本性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构筑党史研究的坚实大厦,以高度的政治性和科学性,完成好党史研究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任务;同时,要注意党史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的政策性,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好务,而不是帮倒忙。其次,要把党史的学科定位从单纯的工具性中解放出来,还其史学的本来面目,注重其自身学科体系内在的规范和建设,注重其自身系统性、开拓性和整体性的研究。 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克服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的许多障碍与阻力,所以,必须按照实践规律,抓住主要环节,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近年来山东的党史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除了得益于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重视支持及党史工作者辛勤努力外,还在于我们突出“两个根本”,落实“三个结合”,搞好“三个服务”,并根据山东的具体情况,开拓性地抓好党史成果转化等工作,积极实现党史工作的“两个效益”。 围绕纪念建党80周年和迎接庆祝党的十六大及山东省第八次党代会召开,我们推出了《中共山东八十年简史》、《中共山东历史大事记》(1949-1978)、《山东党史人物传》(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史知识问答》、《世纪丰碑 辉煌“九五”》(山东卷)、《中共山东年鉴》、《中共山东英烈大典》、《时代先锋》等书。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发行工作。仅去年一年就发行党史书刊近20万册,党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明显成绩。 在开放性做好党史工作方面,我们鼓励支持党史工作者走出书斋,融入社会实践,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及省里老同志们对党史工作的支持,力促党史工作社会化,营造党史工作的良好环境。例如,纪念建党80周年前夕,我们举办了《中共山东英模事迹展》。展览用300多幅历史照片,再现了我省建党以来117名著名英模人物的光辉事迹。这一展览是与有关方面联办的。我们没花一分钱。我们还与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省电视台合作摄制了8集专题电视片《人民不会忘记》,荣获全国电视评比政府一等奖。 以此为契机,我们在全省党史系统叫响“以史养史”,即精品工程加市场化运作的口号。这项工作从《山东党史》期刊开始。《山东党史》期刊,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实行了责任承包制,创建了期刊理事会,加强了版式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了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使《山东党史》既保持了党史期刊的特质,又初步具有了现代期刊的特征,增强了期刊的活力,扩大了发行量。我们还要求全省党史工作者走出书斋,面向社会,吸收社会各方面财力,大力支持党史工作,在不花财政一分钱的前提下,先后出版发行了《山东地方简史》、《中共山东地方史知识问答》、《中共山东英烈大典》、《时代先锋》、《从十五大到十六大——走向新世纪的山东》多部大型史书。党史书刊的市场化运作,彻底改变了党史书刊出版容易发行难、需要的读者无处买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我们编撰的《中共山东年鉴》(2001),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已正式出版。《年鉴》作为全省促进交流、催生新知、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大容量特点的党建工作平台,为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获取党建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探索执政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年鉴》的发行,已经在全省产生很大的反响,它将作为我省党史工作的“常项”,一年一年地进行下去。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党史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惟有创新党史工作才会有活力,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党史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