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喜福会》一书的问世使谭恩美跻身美国畅销小说家之列,随后,《灶神娘娘》(1991)、《通灵女孩》(1995)和《接骨师的女儿》(2001)相继出版,确定了她在美国亚裔文学史上的地位。(注:Paul Lauter,Richard Yarboroug,ed.,The Heath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Third Edition.Volume 2.Boston:HoughtonMifflin Company,1998.pp.2965-2977.)总观西方学界对其小说的评论,大都集中于揭示小说的种族、性别、身份、阶级、民族主义等方面的寓意。令人瞩目的是,这些评论中有两种相反的倾向:一种认为谭氏作品迎合了美国主流文化,助长了美国种族主义,另一种则将其作品视为对美国民族同化主义的对抗。(注:前者如赵建秀对《喜福会》的评论,Frank Chin et al eds.,The Big Aiiieeee:An Anthology of Chinese AmericanLiterature and Japanese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Meridian,1991,pp.1-9; 后者中具有代表性的是:Melanie McAlister,“(Mis-)Reading The Joy Luck Club,” in Asian America:Journal of Culture and Arts,no.1,(winter 1992),pp.102-118.) 针对这一分歧现象,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贯穿谭恩美四部作品中的母女关 系及两代人在美国社会中的边缘地位,以及她们文化身份的重构,从而得出结论:谭恩 美的文学创作既是对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彰显,同时也对抗并消解了其中的东方主义思想。 一 母女冲突是谭恩美四部小说中共有的主题,(注:这一冲突在《通灵女孩》中表现在姐 妹之间,但姐姐邝始终充当着妹妹奥丽维亚的妈妈的角色,因此,“母女冲突”的说法 已得到评论界的接受。)反映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华人移民身上两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碰 撞,以及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支配与从属的权力关系。 谭恩美作品中的女儿都出生在美国,在美国主流文化的浸染下长大,因此,她们对中 国的东西有种抵触情绪,对美国的一切趋之若鹜。她们从小拒绝说汉语,成年后嫁的是 青一色的白皮肤美国人。《通灵女孩》中的奥丽维亚是毕业于伯克莱的职业摄影师,一 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加州人,唯有对自己的亚洲人特征极度敏感。《喜福会》中的丽娜· 圣克莱尔甚至把眼睛撑大,梦想自己有一对白人的大眼睛。最能体现美国文化价值观的 要数韦弗利·龚。她小时候被誉为国际象棋神童,在奖章和奖品的包围中长大,成年后 做了税务律师,享受着高薪和完全西化的生活,她光顾昂贵的时髦沙龙和饭店,出席交 响乐演奏会等等。韦弗利的成功,或者说彻底的文化移入,使她成为美国东方主义所赞 誉的“模范少数族裔”的典型代表。(注:“模范少数族裔”是美国东方主义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美国白人原本把亚裔美国人笼统地界定为“不可同化的异族”,为了做出 平等的姿态,成功融入美国社会的外国人被冠之以“模范少数族裔”的名称,而事实上 这是对东方文化的进一步排斥。见E.M.Kim,“The Myth of Asian American Success,”Asian American Review,2:1(1975),pp.140-141;Lisa Lowe,Immigrant Acts:OnAsian American Cultural Politics,Durham &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6,p.68.另见Sau-ling Wong,Reading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From Necessity toExtravaganc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p.6.) 但是,因此就把谭恩美的作品视为对美国种族主义的逢迎,未免失之偏颇。笔者认为 ,小说中第二代中国移民所体现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表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斯图尔 特·霍尔谈到有关意识形态的表述理论时认为,表述这一概念实为一种联接( combination):“联接即是一个结构(structure)(有机的结合),而非任意组合……, 各部分之间便存在着结构关系,即操控与从属的关系。”(注:英语中articulation一 词有“思想的表达”之意,又可以指“关节或牙齿之间的互相联接、咬合”,见陆谷孙 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第91页。斯图而特·霍尔的 articulation theory实际上包含了这两种意思。参见David Morley & ChenKuan-Hsing.Stuart Hall:Critical Dialogues in Cultural Studies,London & NewYork:Routledge,1996,p.115.)就意识形态而言,其表述通过各个社会阶层/群体之间支 配与从属的权利关系表现出来。谭恩美作品中第二代华裔的文化移入彰显了美国主流意 识形态,而母亲的东方文化观念及由此而起的母女之间的不断冲突则是其中权力关系动 态运作的直观反映。 小说中的母亲们大都是二战时从中国移居美国的。她们虽向往美国天堂般的生活,却 难以融入主流社会,因为她们身上有抹不去的封建中国的烙印,带着根深蒂固的中国文 化价值观,这正是母女冲突的本源。喜福会对于母亲们来说是在异乡生存的支柱,但在 女儿眼中却等同于不光彩的华人秘密团体;奥丽维亚虽然得到姐姐邝的母亲般无微不至 的照顾和关怀,但她始终对姐姐充满敌意,因为有一个衣着怪异、讲着蹩脚英语的姐姐 总使她成为同伴的笑柄。母亲们认为女儿应遵从母命,母女应亲密无间,女儿们则崇尚 美国的个人主义。因此,淑媛逼着毫无天分的女儿学钢琴,林冬四处炫耀韦弗利的象棋 天才,鲁玲翻看露思的日记,女儿们则回之以抵制、愤怒和反叛。正如一些学者所言, 谭恩美作品中的母女冲突实际上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突,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 撞。(注:张子清:《中美文化的撞击与融会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体现》,载《外国文 学评论》1996年第3期。)从意识形态范畴来看,这一冲突是两个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权力 关系的外化。完全西化的女儿身上体现了占支配与主导地位的美国强势文化价值观,这 使她们与作为中国文化化身的母亲处于对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