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是柳青未完成之作,其第一部成就最高,版本最复杂,且自成一完整结构。柳青1954年开始写作《创业史》(第一部),经三易其稿,于1959年初刊《延河》杂志。略作修改后又再刊《收获》杂志,再修改后即为初版本。1973年柳青又修改《创业史》(第一部),1977年再改一遍,是为再版本。从初刊本到再版本,历时近二十年,世事沧桑,人生变易,作者亦由青壮而成病衰。其间,经过作者多次修改,使得《创业史(第一部)诸版本具有了不同“本”性。本文主要对校初刊本与初版本、初版本与再版本以辨其版本变异。 上篇:重要版本对校记 《创业史》(第一部)包括“题叙”“第一部的结局”两章,共32章。它初刊《延河》 杂志时取名为《稻地风波》,下标“创业史第一部”,刊至1959年7月号。从1959年8月 号即第二十一章开始,柳青接受读者意见,取消《稻地风波》书名,仍叫“创业史”第 一部,至1959年11月号刊完。后来的版本都没有用《稻地风波》一名,只叫《创业史》 (第一部)。在初刊本《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之前有四则引文:一段毛泽东语录、一则乡谚、一则农村格言,还有一则是“摘自作者的日记”的一段话:“这不象长篇小说,也不是诗。我希望读者不那么计较形式。我实际上在编写很长的生活故事。模仿群众创作,取个名叫《创业史》吧!”这则引文的重要在于它预先向读者提示着文本的形式,暗示着这个文本的纪实性和对现实的影响性。所谓“生活故事”,大概相当于“纪实小说”。后来的初版本和修改本扉页,都删去这则引文,只保留了前三则。所以人们只把它当作“史”诗性长篇小说,不再注意它的纪实性质。 除了上面提到题头改动之外,《创业史》(第一部)初刊本与初版本的具体章节中有更多的差异。笔者对校,发现初版本比初刊本多出万余字。初版本在初刊本基础上修改了500多处(不包括各章中段落的异动和标点符号的增改),其中增加240余处、改动220余处、删去50余处。修改处数最多的是第二十二章(107处),其次是“题叙”(70处)、第二十一章(41处)、第十六章(36处)。而比较重要的足以影响文本释义的修改有第二章与第五章的异动、第十六章的增改、第二十一章的修改、第二十二章的改写、第三十章的修改。 关于第二章与第五章的异动,具体情况是:初刊本第二章在初版本中移至第五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写梁生宝去郭县买稻种。然后初刊本的第三、四、五章依次变为初版本的第二、三、四章(修改本的章节顺序亦同初版本)。初刊本与初版本章节的这一异动,对文本的艺术结构和艺术效果都有重要影响。移动以后,一至四章在为生宝这个主宰蛤蟆滩未来的人物层层设障,既有家里继父梁三拖后腿,又有爱情上改霞的动摇,更有蛤蟆滩“三大能人”阻隔,还有贫农们的生活困难。生宝面临重重困境,读者的同情、担心和期待于是一下子都倾注到生宝身上。而第五章中,生宝却头顶麻袋、身披麻袋、胳膊里夹着麻袋(包着被窝卷儿)冒着春雨向异乡出发了。于是读者开始震惊和振奋了。有人评价这一章节顺序的效果说:一至四章的“描写好象滚滚乌云,生宝的出场恰似一声春雷”,信矣!这位论者还说这是“神来之笔”(注:阎纲:《<创业史>与小说艺术》第15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8月版。),其实这是移来之笔。通过这一移动,使《创业史》(第一部)的一至五章的布局呈山重水复而柳暗花明之势。而从整个《创业史》(第一部)的布局来看,“买稻种”这一前半部中的核心事件的后移也显得更合理。因为第五章起到了瞻前顾后、勾连结构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素芳这一形象上。初刊本突出了素芳作为“生理上的女人”的特点,突出了她不可抑制的野性。她和姚士杰的关系发展到后来完全成为一种心甘情愿的关系了。初版本则一开始就突出素芳的单纯、自卑,然后写她对姚士杰的敬佩、好感、依顺,再写到她对姚士杰的骇怕、恐惧以及她的担心、后悔等。这就不仅使素芳的情态和心态有了更细致更曲折的描写,而且使读者感觉素芳是因为单纯、糊涂、自卑而上当受骗。素芳的过错仿佛应该归因于她从小所受不良影响(她母亲和叔叔私通等)、后来的人生遭遇及瞎眼公公的严格管制。素芳变得更让人同情了。素芳的形象得到很大程度的修改。 第二十二章是柳青用力最多、精心改写的一章,是写进山割竹子的章节之一。笔者对校初刊本与初版本,发现初版本第二十二章比原来增加了七、八千字。初刊本这一章是两大部分,初版本扩充为四大部分。原来的第一部分被扩改为三个部分,原来的第二部分除了小改基本原样保存,成为第四部分。由原来的第一部分扩改而来的那三个部分又曾以《深山一家人》为题发表在《延河》1960年3月号上,后来原样收入初版本。经过改写后的第二十二章成为初版本中篇幅仅次于第二十九章的长章节,而在再版本本中又变成了最长的一章。第二十二章中除了一般的小改之外,重要的修改是新增的几十个自然段的文字。这些新增文字涉及终南山自然环境的描写、生宝一行的劳动细节、劳作之余的娱乐场面、深山里一家人般的情谊以及生宝的特殊“心思”或“心机”等。通过这些增写,终南山中割竹子的劳动生活情景更加生动,使读者更如临其境。但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牵涉到生宝形象的塑造问题。在这深山老林的背景中,生宝这个“头目人”不仅更有威信、更高大,而且有了更多的“心思”或“心机”,那就是他更常常从小事情中看出“革命道理”和“教育意义”来,即增写他的理念活动。改写后的第二十二章成为初版本写理念活动最多的一章。后来为批评家所诟病的理念活动多半出自这一章。 另外,初版本的第十六章大增改两处,比初刊本第十六章多出约千字左右。这两处都与县委副书记杨书记有关。一处增加了对杨书记外表形象和精神气质的描写,增加了他关心生宝恋爱问题的对话,刻画了他平易近人的态度,使这个充分农民化的领导形象比初刊本更生动。另一处则突出了杨书记的理论水平和他对“毛选”的熟悉。但他分析农民阶级特性的观点有了很大的修改。而第三十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生宝和改霞这对恋人夏夜里身体接触的细节上,生宝改得理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