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03)2-0018-04 “留学生文学”是“一批出国留学者(含出国访学者和以出国留学之名在外居留或打工 者)所撰写的有关留学生题材的文学作品。”(注:陈骏涛:《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当 代小说欧美卷)·序二》,上海文艺出版社,第7页。)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1987年纽约 的一个华人文学团体“晨边社”的一次讨论会。他们认为留学生文学是与出现成批的留 学生同时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但当年留学国外的 知名作家专门写国外求学生活的作品并不是太多,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当年作家的“去 国”苦读都是为了“归国”报效,留学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暂时的羁留而已,这种“过路 ”心理使他们能够抱定自己文化的主体性,没有将异国的遭遇看得多么重要(注:参照 李子云:《我看海峡两岸的留学生文学(代序)》,《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当代小说台 港地区卷)》,上海文艺出版社,第8页。)。 留学生活成为重要题材而兴盛于文坛,台湾地区约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大陆是新 时期以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这些留学生出国不仅是为了学习,而 且很多还带着寻找出路,期望能够加盟“绿卡族”的愿望。这种愿望一旦和严酷的现实 遭遇,很容易在思想和情感上兴起巨大的波澜,需要有一个倾诉的场合,文学义不容辞 地承担起这一使命,留学生文学得以大量产生。开始的时候大多叙写留学生在异国的艰 难起步和艰苦的奋斗历程,他们的种种遭遇和尴尬的生存状态,离不开“亲历性”和“ 倾诉性”的经验性描写,很多可以称之为“打工文学”,因为“打工苦”是大部分留学 生所经历过的一个生活阶段(注:参照江曾培:《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当代小说日本大 洋州卷)·序一》,上海文艺出版社。)。到了后来,随着“留学人”变成“学留人”, 逐渐取得所在国国籍,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国外社会,更深入地体验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 ,留学生文学的写作视角随之开拓,从经验性上升到超验性,采用比较现代的叙事手段 表达心灵的认知,文本的内蕴也有了丰富和提升,不再浅层面地表现留学生或新移民的 苦闷和追求,而对历史和人性进行反思,对生存真义和生命价值进行拷问和追索(注: 参照江曾培:《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当代小说日本大洋州卷)·序一》,上海文艺出版 社。)。无论是前期的苦闷和追求,还是后期的拷问和追索,都离不开“文化差异”这 一国际性的背景。 一 留学生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进入西方社会,“恰好处在东西方文化的聚焦点上,从静 态的农业传统社会骤然进入节奏剧变的西方工业社会,多重矛盾集于一身,不同的价值 标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在他们身上发生冲突,其精神上的不安和苦痛,确实难以言 表。不能顺应者致病、致狂、致死者,常有发生。”(注:郏宗培:《中国留学生文学 大系(当代小说欧美卷)·编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第779-780页。)他们的文学首先 表现出的是农业文明对现代文明的不适应症。整个中国由于漫长的民族战争以及建设时 期的一系列曲折历程,客观上阻滞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留学生从一个比较落后封闭的 农业社会一下子进入诸如欧美这样发达的现代社会,西方人经历了几百年的精神现代化 的历程要留学生们浓缩在几个月、几年内完成,这种精神上的巨大冲击与不得不发生的 转变对个体而言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上个世纪的著名作家沈从文二十年代从当时还未 开化的湘西跑到沾染了一点欧美“现代性”的都市社会,因为对随社会现代化伴生的都 市人的种种精神上的质变难以认同,一直执著地坚持自己“乡下人”的价值取向而视现 代文明为“他者”,可以想象当留学生以客体的身份进入一个现代化程度更为悬殊的历 史情景中,自身被现代文明“他者化”的时候,内心的那种自卑、虚弱、惶恐、忧惧、 不安该是怎样的剧烈。而且沈从文能够视现代文明为“他者”,是因为他的湘西和都市 有着一个共同的中华文化的背景,农业文明在当时的中国还占有现实主导性的地位,而 留学生从一个农业文明残留很深的社会,抱着对现代文明的憧憬,进入完全工业化的西 方社会,他们被“他者化”的命运就已被先验注定。 留学生文学表现的这种被“他者化”的遭遇不仅缘于农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历史性差 异,而且缘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异质性。 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都有着漫长的历史传统,这两种文化的异质性及人的精神理念的 差异性导致的社会存在的差异,使每一个留学生都不得不面临文化思考与文化选择的状 态。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在这些“边缘人”的文学中表现为“一面心里充满牢骚,一面 又听不惯别人的牢骚;一面不满于外国人的不理解中国,一面又不满于中国人的不理解 外国人;一面认可了相互理解的难于登天,一面又身不由己企望搭个登天云梯”(注: 小楂语,转引自王渝:《边缘人的故事(代序)》,《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当代小说台 港地区卷)》,上海文艺出版社,第6页。)。留学生文学深刻地揭示出这种难以互相认 同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西方文化“他者化”的本质,这也是造成“边缘人”失落感与无 奈感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