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使得女性写作具有明显的女性视 点和历史视域。尤其是对“历史”的书写,女作家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这既是 现实的焦虑、困惑所致,也是女性渴望认识自我,认识历史的一种努力。不过,同样面 对历史,女性和男性是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两千多年来女性一直是有生命而无历史 的一种存在。女性的历史一直为他人——男性所界定和书写,她们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 中如浮萍般随波逐流,自生自灭。可以说,女性的生命故事从来不是自在自为的,甚至 不是自觉自愿的。只有当她们的生命、命运与历史阶段的某个男人或事件发生“共振” 现象时,她们才得以进入历史的视野,在青史中“留名”。尽管这样,这种“名”还多 半是被扭曲和玷污的,如陈圆圆、高阳公主、上官婉儿、吕后、武则天等等。在史书上 ,她们不是被描写为“红颜祸水”,就是斥责为“淫乱”“邪恶”,她们的真实生命被 历史的浓雾所笼罩,被话语的脏水所涂抹,被语言的尘土所覆盖,其历史的真相遗落在 人们的视野之外,消失在历史的黑暗之中。当今天女性作为历史言说的主体,重新书写 、解读历史时,历史才在我们面前显现出另一番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赵玫历时7年 、用皇皇100万字完成的《高阳公主·长歌》、《武则天·女皇》、《上官婉儿》三部 女性历史传记小说,无疑为我们重新认识历史、认识女性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它宛如 一道光照亮了那片历史的黑暗与虚无,女性历史中那晦暗不明的一面开始露出她本真的 面容。 《高阳公主》:爱在禁忌之中舞蹈 高阳公主,是唐朝皇帝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之一。她一生敢爱敢恨,纵情纵性,爱到 极致,死益悲壮。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史书上记载的也不过是百十个字,但当作者“ 将这几行简洁而又蕴藉无穷的文字繁衍开来,便触摸到那场有血有肉的爱的厮杀”。在 这里,作者正是以一个女性的细腻和激情,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真实而 又感人的“一个女人的爱的历史”。作者站在女性的立场,以现代人的眼光对高阳和辩 机和尚那场惊心动魄又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以及高阳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吴王恪的不 幸爱情寄寓了深刻的理解和同情。的确,高阳虽贵为公主,又得到父亲皇帝的宠爱。但 在那个时代她同样不可能有婚姻自主的权利,更不用说爱情的自由了。她的婚姻不过是 皇帝作为礼物赐给功臣的一项奖品,是维持权力的一个筹码、一个凭证。因此,从这个 意义上说,她和其他女性一样,同样是男权统治下的一个牺牲品,同样充满着悲哀和不 幸。不过,她显赫的出身和张扬的个性又使她敢作敢为,她冲破重重禁忌勇敢追求自己 爱情的大胆叛逆行为,虽被史书大加鞭挞,但作者赵玫却不以为然。“历史上,高阳公 主似乎一直是一种性爱的象征,淫欲的代表,是大逆不道。但是,又有谁肯去探究她何 以淫欲何以总是以身试法呢?”是的,历史是不会追究这些的,历史的意义是立规矩、 定是非,维护统治者不可抗拒的威严。因而,历史总是以一副僵硬、冰冷的面孔将人的 丰富的生命个性和内心情感弃置不顾;历史总是以一副理性、公正的面目忽略活生生的 人的感情、欲望和价值;那种貌似完整统一具有真理性的历史编年体式的历史,其实是 以压抑和抹杀女性“经验性存在”的历史为代价的。因此在既往的历史书写和叙事中, 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原欲和爱欲被遮蔽,人类一半的历史经验被排斥在无意识和历史的 暗区。当历史进入再叙述时,女性首先对这种所谓的“进步”历史观提出质疑。什么是 真理?也许对某些人来说,“历史是真理性的”,而在赵玫看来,“爱也是真理性的” 。对一个女性来说,“爱就是历史的真实背后的本质”。因此,作者“为高阳开辟了一 个博大的可供高阳自由舞蹈的爱与性的空间”。在这里,作者将强烈的主体意识,鲜明 的性别立场和开放的新的历史观带入自己的历史创作中,从而使那个“身上压着沉重的 锁链而又要拼力反抗的”至情至性、有血有肉的女性,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风云栩栩如生 地站在我们面前。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我们触摸到了女性在男性历史中的心灵变异和 惨痛的历史,看到了那久远的逝去的丰富而又细微的历史真相。可以说,这同样是一种 历史,是女性的生命史心灵史和情感史,虽然它被正史所遗忘和遮蔽,但正是这种历史 成为映照女性生存现实的一幅逼真而又生动的镜像。 《武则天》:“无字碑”上的生命书写 无论是谁,当面对武则天为自己立的那块高耸入云的“无字碑”时,人们都会感慨万 千,浮想联翩。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她到底是以此表示对世俗的蔑视还是对往 生的忏悔;是磊磊此心无愧于天下还是痛定思痛复于无言:是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还 是苦衷隐痛罄竹难书?或者她想以这样的姿态向人们证明一个女人生命中曾经有过的灿 烂和辉煌,或者她要以这默默无语的方式倾诉作为一个女人的血与泪、悲与喜、荣与辱 、爱与恨,或者……她的用意究竟何在,无人能说清。的确,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 的女皇,她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一生既是一篇华美悲壮的锦绣文字,也是一部浴血搏击 的女性奋斗史。这个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这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 己嵌入历史的不平凡女性,人们该如何讲述她,接近她呢?赵玫认为“我只能选择自己 的方式”,“我应当设身处地为她想,应当以一颗女人的心去理解她,感觉她,触摸她 ”。或许正是基于女性的这种生命意识和人本主义立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武则天不再 是一个被正史所记载的政治符号,也不再只是一个高高在上、残忍冷酷的暴君,而是作 为一个“有天命也有人性,有凶恶狠毒也有深深创痛”的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女人走近 我们。 可以说,在漫漫2000年的历史长河里,在浩渺无垠的历史天空上,真正以生命铭刻历 史,女性以自己的生命活动成为历史在场者的,武则天可谓首当其冲。因为在历史的场 景中女性的生命和存在从来都是以客体、他者出现的,而这种“不在场”的附属地位, 似乎才印证着历史的合理性和天经地义。当武则天打破这个“规矩”以“牝鸡司晨”的 身份勇敢地走进历史时,那些史官吓坏了,他们责问,女人怎么可以当朝?他们认为天 下因此而失了方圆。在这里,历史和女人的关系开始发生倾斜,而“历史在一个女性的 伟大面前摇晃着失去它起码的公正”。由此作者对史书上的一些记载表示质疑。如对武 则天杀死亲生女儿然后嫁祸王皇后一事,“那些自称历史权威的人物们就是这样解释武 曌的。他们无视那个时代新生儿的死亡率几乎是出生率一半的这个事实,反 而拼命想让我们这些后人们相信他们的说法。他们竭力把武曌描述成一个野 心家、一个暴君,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一个不惜杀害自己亲人的残酷的人。而武曌真的是那样的女人那样的母亲吗?”对此,作者站在生命本位的价值立场上和 身为人母的女性经验予以坚决的否定。可以说正是作者这种以自己的心灵去理解另一颗 心灵,用自己的生命拥抱另一个生命,在已逝的历史中注入自己对历史的判断,在对古 籍的解读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才使历史的真相从遮蔽的事件中敞亮。自然,作者也 没有避讳武则天的不择手段,甚至杀人如麻。但作者同样用真切细腻的笔墨让我们看到 了“她每一个选择后面的心灵的真实轨迹”,看到了那个“在天命权力和人性之间苦苦 挣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