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50年报告“清单”代表什么 吕进先生在《文学评论》2002年5期发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一文,对50年新诗研究做了一次看似详备的“总结”。他把半个世纪划分为三个时段:政治论时期、观念更新时期和文体建设时期,以及两个成果相对丰硕的领域:诗人个案研究和新诗文体研究。 时段划分和成果推举及其命名,有其个人依据和充分的个人自由度,这是不言自明的。不过在五部分陈述中,吕先生恰恰缺失了一个重要内容:即对20世纪后20年——新诗研究中最活跃部分的整体遗失。 第一时段政治论时期,只用了800来字,可见吕先生自己也不满意前28年:成果寥寥,没什么谈头;新诗研究最重要的景观与成果,自然在后20年了。吕先生介绍了传统派、崛起派、上园派三个批评群落,提供30多人名单,以及个案研究13部论著、文体研究12部论著。在这皇皇“名单”里,哪怕粗心的读者,也能一眼看出,个案研究专著之内容范围,90%以上便在1949年划上句号,而文体研究论著,几乎也不涉及20世纪最后20年。这样倾斜的清单,是否真实代表50年来新诗研究主要的和重要的成果?实在令人生疑。况且这份报告,早先作为“韩国汉城中文中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演讲,在开幕式上隆重推出。一大群汉学家们以此为蓝本,深信不疑,殊不知,它在海内外造成的影响,是严重误读了中国的新诗研究。 50年新诗研究:对另一支队伍的“冻结” 吕先生的确用心良苦,精心做了准备,但只要是业内人士,不难发现,这份“年终”报告的最大“特色”,是省却了新诗研究中的另外一大部分人,我主要指的是——另一支从事后20年先锋诗歌研究的中青年队伍。 这批人年龄在40到55岁之间,早在80年代初,就活跃在新诗—现代诗研究前沿,且一直往纵深处挺进。20年来,他们总共发表几百篇论文,出版几十部论著,在众多盲区、险区做着艰难的勘测作业,为后来所谓的新诗史、当代史、先锋史、流变史做了大量前期的“清扫梳理”工作。 尽管他们难免表现出某些激进、偏颇、片面,但与先锋小说研究者一样,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重要的一翼。奇怪的是,先锋小说的研究者(全国百把人吧)从北京中心的陈晓明们到边缘的谢有顺们,都得到认可。惟独难度并不低于先锋小说和其他文类研究的先锋诗研究者,在这份“权威”报告中,出现了“整体缺席”?! 打个比方,如果说,对新诗的研究(或曰百年汉诗研究),犹如对一个人生长过程的研究,现在的情况是,在“他”的哺乳期、婴儿期,集结的力量有些过剩(有关郭沫若的论文有几千了)。研究视角完全可以细致到诸如婴儿期吃的是雀巢奶粉,还是克宁奶粉,维生素A用多了,还是胡萝卜素少了。在“他”的童年期,也完全可以细致到:穿布鞋上学是出于什么心理,嗜爱的辣椒对嗓子有什么影响(有关闻一多的专著有几十部了)。这就是说,在“他”还不太成熟的时候,早已出现、而且将继续出现一部部重复多于拓展的幼儿史、童年史、少年史(各种各样的新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论述又有多少部了),可是“他”的青年期——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在进行时段”,大量先锋形态、针对性研究,却得不到应有的正视。应该知道,研究“他”早期的奶粉、维生素、肌肉骨骼、体重身高、营养配方,主要目标之一,是要为“他”现在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提供有效参照,促成一个人的成型。拒斥现在进行时段研究,无力与现在进行时段对话,哪怕再“正确”的理论又有什么用呢? 而真正困扰我们且又十分重要的,正是当下这种生成性研究,它涉及比幼儿期来得多的纠缠与迷乱,比如“他”的初恋,“他”的自我,“他”的开放性气质,“他”的青春期躁动,“他”的喜怒无常、变化多端,一直呈现谜样的难辨。20年来,此类难度不小的“辨析”工作,一直由这一支生力军进行着。 笔者偏居东南一隅,平时孤陋寡闻,仅就手头阅读到的这批人的部分论著,不假思索便可开列出与吕进先生完全不同的清单。 唐晓渡:《唐晓渡诗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0万字,集作者20年诗论精粹,侧重诗学精神思想的深度挖掘)。陈超:《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90万字,大陆最早的细读式文本批评);《生命诗学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致力于生命与语言的互动探讨)。程光炜:《朦胧诗实验诗艺术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国内最早的语义学批评之一);《程光炜诗歌时评》,河南大学出版社(对90年代诗歌现场发言)。沈奇:《拒绝与再造》,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进行时体验与当下文化结合,有独特切入点);《台湾诗人论》,台湾尔雅出版社1996年版(引入两岸比较与整合理念的新一轮台湾诗研究)。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0年代10年论集,新诗潮最前卫的理论代言)。周伦佑:《反价值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0年文论,第三代最重要的解构理论)。王光明:《艰难的指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20世纪大陆现代诗进程的宏观描述,侧重百年汉诗研究)。章亚昕:《生命的陀螺》,明天出版社1992年版(一部被忽略,却尝试古诗论与现代融合的感悟式“诗思维”);《现代诗美流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耿占春:《隐喻》,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入,是所有关于诗隐喻阐述中最为深刻的)。吴晓:《诗美与传达》,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国内较早的意象思维研究)。李震:《中国当代西部诗潮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国内第二部西部诗论);《母语诗学纲要》,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汉语诗学建构,一个有活力的开端)。燎原:《西部大荒中的庆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国内第一部西部诗论);《扑向太阳的豹子——海子评传》,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国内第一部研究海子专著)。陈旭光:《诗学:理论与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西方文论的吸收与当下诗界焦点的回应);《中西诗学的汇通——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陈仲义《诗的哗变》,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陆第一部研究第三代诗专著);《中国朦胧诗人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大陆最先研究朦胧诗专著);《从投射到拼贴——台湾诗歌艺术60种》,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扇形的展开——中国现代诗学谫论》,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