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1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2)03-069-08 一 竹内好《鲁迅》(李心峰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中译本正文160页,薄薄的一 本小册子,但我一读之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强烈的问题意识,缜密的推论,并非宗教却具有宗教意味的执著,这些只有在读很少 几位我所偏爱的思想家的著作时,才能体会到。后来陆续看到许多研究鲁迅的论著,它 们从不同方向对我都有所启发,但接触“竹内鲁迅”时那种震动和震动之后平静的思索 ,那种好象要把你牢牢框住的理论整合力,那种拼命将你的视线朝自己也不能把握的某 个暗处引领的执拗,还有不仅中国作者也包括许多西方作者都少有的始终盯住事物本身 的语言的诚实,却再没遇到,一至于今。 作为鲁迅的同胞,这样佩服一个“东洋”研究者,总该有些惭愧吧?别人,比如那些动 辄以鲁迅传人自居的文坛慷慨党们会怎么说呢?我都不敢想下去了。但研究鲁迅,或研 究“鲁迅学”,如果无视竹内曾经达到的高度,由此而来的损失和思想上的不诚实,岂 不是更可怕吗? 无论别人怎么说,也无论自己有怎样不舒服的感受,私心总是推竹内为世界鲁迅研究 第一人,——尽管这样的认定也并不能驱除更深的不安。 二 竹内鲁迅论的核心,是认为鲁迅之成为中国文坛的异数,在于他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 和一个坚定的文学家的内在紧张。用竹内本人的话说,鲁迅的“本质”,就是“作为启 蒙者的鲁迅和近似于儿童的、相信纯粹的文学的鲁迅这种二律背反同时存在的矛盾同一 ”,而鲁迅毕生的努力,就是要妥善解决这种“矛盾同一”。 尽管竹内反复强调“启蒙”和“文学”在鲁迅身上并不彼此妨害,实际上他更多的还 是把这二者理解为存在于鲁迅也通过鲁迅存在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中的内在紧张, 或者干脆就叫做内在分裂。 “文学”和“启蒙”两个概念,是理解竹内鲁迅论的关键。在竹内从鲁迅身上发现的 特殊的“文学”概念被引入之前,“启蒙”原本不成问题,它基本上只是中国新派知识 分子共享的一个普适性价值立场,是和中国实际经常发生龃龉的由西方强行植入的观照 角度。竹内认为,对启蒙的这种通常的理解并不适合鲁迅,因为在鲁迅那里,启蒙不是 一个先验的绝对命令,而是带着生命体验的自觉追求。或者说,启蒙不是第一位的,即 不是各种新价值的发源地;相反,启蒙必须接受更加本源性的东西的检验,必须从更加 本源性的东西中顺其自然地产生出来。 在竹内的表述中,存在着两种启蒙,一种是大多数知识分子心目中来自西方的价值体 系对中国传统与现实的启蒙,一种是鲁迅通过生命体验所坚持的同样针对中国传统与现 实的启蒙,不过后一种启蒙在启蒙中国时,也不得不对其西方的参照提出批判性理解, 并最终落实到对启蒙者(也是被启蒙者)自己生存状态的持久批判。在竹内看来,惟后一 种启蒙在现代中国才具有合法性,但这种合法性并不表现为清晰的理念与有力的回应, 而是表现为鲁迅式的苦苦“挣扎”的痕迹,和因为此种“挣扎”而获得的只有自己才能 清楚把握的“自觉”。“自觉”这个概念,大概就是指鲁迅在妥善解决了其内在紧张之 后达到的境界吧。这样的“自觉”,只能实现在鲁迅的文学中。只有在确立了文学的道 路之后,鲁迅才获得了他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的最深刻的自觉。 比启蒙更具本源性的东西,就是鲁迅的文学。使一切鲁迅形象(革命者、政治家、批评 家、启蒙的思想家、战士)不断浮现出来的根据,首先是,最后也仍然是鲁迅的文学。 就新启蒙思想家这个公认的鲁迅形象来说,“文学家鲁迅是无限地产生出启蒙者鲁迅的 终极的场所”,因此,必先把文学家鲁迅讲清楚,启蒙者鲁迅才能“自然而然地从那个 终极的场所中跳出来,在读者的面前呈现其多采的风貌”。在竹内看来,“启蒙者鲁迅 ”的概念小于“文学家鲁迅”,但二者并非不可相通:当启蒙的根基牢牢建立在文学之 上时,启蒙就是文学的衍生物,是文学的另一种表达;而启蒙也只有在获得文学的表达 时,才是最适合现代中国人的优秀的启蒙。竹内仅在此意义上承认鲁迅是启蒙者,“而 且是个优秀的启蒙者”。竹内并非对鲁迅作为启蒙者的思想不感兴趣,毋宁说,他最感 兴趣的还是鲁迅的思想。问题在于,他不认为鲁迅和大多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分享的来 自西方的启蒙理念就是鲁迅自己的思想,他坚持认为鲁迅有其独特的思想,这独特的思 想只能通过鲁迅的文学呈现出来。 把鲁迅的思想放在鲁迅的文学的根基上追问,这在竹内,不仅是研究现代中国思想的 某种权宜的策略,也是一种基本的方法论。竹内没直接说出的意思也许就是:纯粹观念 形态的思想在现代中国很难生根,能在现代中国生根的思想必须像鲁迅的文学那样,带 有个体生命的气息,就是说,必须具有文学的形态。文学之外无思想——能不能这样说 呢?至少在鲁迅的场合,竹内就是这么想的吧。 竹内这样接近现代中国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人们一般对思想的理解,也改变了人们一 般对文学的理解。文学一下子成了现代中国一个巨大的象征物,鲁迅就是这个象征物的 代表。当他说“从来没有人像鲁迅那样深切地使我想到文学家的意义”时,我想他心中 所指的就是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