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承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11月8日至10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全 国各地的从事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的 总主题,联系当下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状况,就市场经济下的文学走向、文学批评的 现状和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几个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和热烈地讨论。 关于市场经济下的文学走向,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由于市场经济经由社会生活对于文 学的深刻影响,文学领域发生了与过去明显不同的变异,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得当下 的文学与“新时期文学”有了不同的风貌和自己的特点。白烨认为,“以期刊为阵地的 严肃文学在坚守”、“以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在兴起”和“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写作 在崛起”这三大领域,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并形成一定的互动。张炯认为,在世纪之 交之际,经济体制与经济成分已成多元共存,文学的题材风格走向多样化,已是一种必 然。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提倡什么、坚守什么、反对什么,需要冷静分析,不要随波 逐流。徐肖楠认为,看似不同的文学现象,也有着相似的现实的质与文学的质。在一种 整体性的现实意识中,市场化年代的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建立了一种整体性的联系 。 作为整体文学重要一翼的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状况,也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较多的问 题。张柠认为,9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文学不再像过去那样是美学的 自足体,而带有了明显的商品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当代文学批评对作为“特殊商品” 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问题。蒋原伦谈到媒体批评问题,认为 随着媒体批评不断扩张,并产生了媒体价值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文学批评的生存 ,造成了文学批评的缺席。蔚蓝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密切联系创作实际,而当下的文学 批评在向泛文化范畴和全球化语境寻找批评话语的同时,脱离了具体的文学创作和文学 文本,有“泛文化批评”之嫌。一些与会者认为,现在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要扩大 自己的视野,研究各种新的文体,更新批评手法,力图把握多样化的叙事时代以及把握 时代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特征。 就如何加强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与会学者坦陈己见。陈美兰指出,我们的当代文学 研究,基本上是以西方文学、西方文化思潮作参照来总结、阐释中国的文学发展。这在 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视野、新的认识的同时,可能会造成脱离中国文情的问题。我们现 在要侧重于对中国文学的历史个性的认识,同时要在这样的研究中“自我呈现”。杨匡 汉就当代文学史的建设指出,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最重要的意义价值,体现在解决 难题的学术活动中,体现在如何为文学传统增添新质的理论创新中,体现在对创作实践 作出批判性的发言中。当代人的经验和眼光,对于治史十分重要。我们当代文学的教学 与研究,应该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注当代现实,抓住前沿课题,少一些“搬运 工”,多一些“建设者”。 年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及祝贺与会的名誉会长朱 寨80寿辰暨从事文学活动6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