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莫须有先生传》是废名30年代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晦涩难懂知名于世。所以 晦涩难懂,除作者所说的主人公莫须有先生本来难懂外,大量用典也是原因之一。写小 说而用典,固然不始于废名,但像废名这样不但用得多,且将用典作为一种文体追求, 古今中外恐怕绝无仅有。废名好用典,与他推崇庾信、李商隐等人有关,庾、李都是中 国历史上的典故大师,庾信“以典故为辞藻,于乱词见性情”[1],李商隐更是“借典 故驰骋他的幻想”[2],典故成就了二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废名从他们身上看出典故 的妙用,极力为用典开脱。他说文学史上虽然存在只有典故没有文章的现象,但好文章 却离不开典故,这种立场同“五四”初期胡适、陈独秀等人的主张迥异其趣。 《莫须有先生传》是废名用典最多的作品,据笔者粗略统计,其用典超过200例,尚不 包括重复运用和一般成语。其典故来源分布如下: [1]儒家经典:《论语》35例,《诗经》7例,《孟子》5例,《尚书》2例,《礼记》1 例。 [2]佛教文化:26例。 [3]道家经典:《庄子》13例。 [4]历史:《史记》8例,《左传》3例。 [5]诗词:唐宋诗词49例,陶渊明8例。 [6]古代神话:2例。 [7]古典小说:《红楼梦》10例,《世说新语》4例,《西游记》、《三国演义》各1例 。 [8]现代小说:鲁迅2例。 [9]西方文化:《圣经》2例,莎士比亚1例。 其他:36例。 以上统计表明,作者最熟悉最喜爱的典故有儒家经典(其中尤以《论语》为突出)、唐 宋诗词、陶渊明、《红楼梦》、《庄子》、佛教故事等。其特点在于: (一)废名知识结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基本未脱经、史、子、集的藩篱,虽然废名 学的是外语,对西方文化并不陌生,但西方文化却并未构成其知识结构的主导。这可能 与废名文化保守主义立场有关。废名呼吸“五四”文化空气成长,并曾加盟《语丝》, 积极从事社会文明批评,但待其成熟后,则与“五四”激进主义相离析,而倾向文化保 守主义。废名的特点,不是从西方窃来火种,以照亮现代化之路,而是向传统挖掘现代 化的因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沟通传统与现代的裂隙。废名的文化保守 主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主张实行孟子的仁政,文化上倾向儒、释结合,美学 上师承六朝、晚唐,个人修养上景仰中庸之道。废名的这一文化立场,与京派整体文化 立场保持着同一性,京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古典趣味的赏玩,对废名产生了深刻影 响,特别是周作人,那种安闲自适的生活态度对废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是废名毕生效 法的人格榜样。废名以及京派这种文化立场并非逆历史潮流而动,而是在一片反对传统 文化的啸叫声中,能够以较为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给浮躁的时代以一种文化 的扼制,其历史功绩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有儒释互补的文化倾向。在处理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方面主张以儒家的“仁”和 人道主义为原则,在生命的终极关怀中贯穿着佛教空无的思想,前者对外,后者务内, 此岸生死,彼岸涅槃,构成一种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的文化人格。此 问题留待下文详论。 (三)偏重于诗,尤其偏重于晚唐诗和婉约派词的审美趣味。晚唐诗奇特的想象,怪异 的句式,感伤的情调,浓重的色彩,颇合废名味口,故多所称引。像李商隐“我是梦中 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P90,此处页码系指倪伟编《纺纸记》,珠海出版社1997年 版,下同),韦庄“欲将张翰松江雨,画作屏风寄鲍照”(P127),均为作者所津津乐道 。婉约派词,特别是温庭筠,是废名的偏爱。废名评价温:“温庭筠的词都是写美人, 却没有那些讨人厌的字句,够得上一个‘美’字,原因便因为是幻觉,不是作者抒情。 ”[3]别人批评温词纤弱,有脂粉气,独废名有新的美学发现,这是废名不同流俗处。 废名喜欢温词的幻觉,幻觉即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最为废名所标举。另外,废名 喜欢晚唐诗和婉约词,还有一个原因是追求静。废名是偏重内心世界的人,言语木讷, 唯好静,“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偏笑白云忙”,废名的作品以静见长,水上之桥,动 中之静是废名的境界,不同于沈从文式的跳荡。一个“静”字打通了废名与晚唐诗和婉 约词之间的联系,如李商隐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红楼隔雨相望 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仿佛无声电影,虽见其动,却未闻其声,是一种十分静谧的意 境,多次为废名称道。而废名对“静”的爱好,实与其庄禅式美学精神相关。庄禅美学 静观默察、心斋坐忘、明心见性诸特点,为废名所吸纳,成为废名的艺术基调,这应该 是废名倾心晚唐的更为重要的文化原因。 二 有人说,《莫须有先生传》是废名的悟道之作,此话有理,但所悟之道为何?又未见说 得清楚,笔者的意见,废名所悟之“道”即儒、释互补,儒家的现世关怀,佛家的生死 了断,在废名身上得以较完美的统一。前者是废名处理现实人际关系的准则,后者是废 名解脱灵魂的精神反思,前者向外,后者务内,内外交合,形成废名即儒即释的文化人 格。废名一生既能积极入世,又能淡泊名利,始终以清醒的理性目光打量宇宙人生,其 理论根源盖出于此。 《莫须有先生传》有两处文眼,一处释儒,一处悟佛,两处文字看似分立,实则紧密 相联,是开启莫须有先生精神世界的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