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88(2002)02-0001-05 在文学史中,关于当代诗歌变革发端的起点,过去通常是把1976年清明节爆发的“天 安门诗歌运动”作为其标志的。但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已经缺少说服力。因为“天安门 诗歌运动”首先是一场反对“四人帮”的政治运动,是公众对文革灾难的一次自觉的反 省,而不是一次纯粹的诗歌和文学运动;其次,“天安门诗歌运动”所采取的诗歌形式 主要是古体诗在我国的“复兴”,人们之所以大都采用旧形式,是因为这种方式易于传 播沟通,易于产生所谓“兴、观、群、怨”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它和当代诗歌发展的 方向尚有明显的不一致处;第三,“天安门诗歌”中虽然有不少作品表达了对文化专制 的痛恨和对民主进步的强烈吁求,但也还带有明显的上个时代的思想痕迹,比如对周恩 来的怀念也或多或少地带有文革个人崇拜的情感因素在内。从这几个方面看,“天安门 诗歌”并没有真正开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它所包含的一些新的思想因素也未充分发育 。鉴于这一些原因,考虑当代诗歌的变革起点,应做更深入的历史探察。 一、传统、历史流脉和精神先驱 以更长远的历史眼光来考察当代诗歌变革发端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应同时看到两 个历史传统,这就是当代诗歌的两条历史流脉:一是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的“红色诗歌 ”,二是挨近个人心灵的民间“潜流写作”。红色战歌是文革和此前“十七年”诗歌的 主要形式,连最生活化的抒情诗也要施以革命的油彩,灌注进政治的主题。像闻捷的抒 情诗,在全部“十七年”诗歌中,闻捷的诗可以说是最具有浪漫的抒情色调的,细腻的 笔致,优美的语言,加上新疆边地民俗的生动的刻写,这一切都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近乎 天然的浪漫主义特色,但在这样的作品末了,他也要加上一条政治的尾巴。就连老诗人 艾青的作品中也充满了言不由衷的政治意念。这样的诗歌概念——即同上流权力文化一 直保持密切关联的诗歌概念,一直影响到80年代初期许多年的诗歌写作。显然,这一“ 传统”是利少弊多的,但它从另一个侧面,也影响、培育和衍生了当代诗歌关怀重大主 题、传达人民心声、崇尚宏伟理念的特点。事物总是两面的。 第二个传统是一个过去未曾引起人们重视的、然而却是最重要的传统,即很早开始发 育、但一直潜流于民间隐而不显的、表达了独立于时代和意识形态之外的、并对之进行 了反思的、个体心灵的写作。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清理和寻找的传统,一个没有被充 分阐释但却一直在起着最宝贵的作用的传统,当代新潮诗歌的精神并不是无源之水,它 的精神源泉与思想财富,首先是来自这些发育在地下的、充满了探求、怀疑、追问和叛 逆精神的民间性的写作。也正是这样的一些精神财富,才使得80年代而下的诗歌获得了 不断突破自身并向前发展的动力。 民间潜流诗歌写作的源头可以说是非常早的,早在60年代就已经初露端倪,如在1993 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黎明的铜镜中·朦胧诗卷》中,就收录了贵州诗人黄 翔写于1962年的一首《独唱》,哑默写于1965年的一首《海鸥》,这两首作品均写于文 革之前。虽然就造成文学史的“事实”这一点来讲,他们的意义还不能充分地肯定,但 就作品本身来看,确已表现出了明显的迥异于时代政治的个人倾向。在60年代末期到70 年代初期,民间诗歌写作开始呈现出成熟的迹象,并已然形成了文学史的事实,出现了 食指这样传抄甚广、影响巨大的诗人,并出现了一个人员众多、水平很高的“白洋淀诗 歌群落”,他们的作品也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较广泛的传播。其主要人物芒克、多多、根 子,以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江河、严力、赵振开等人后来都成了“朦胧诗”的前驱和骨 干人物,因此学界也取得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将这一民间潜流写作和后来的“朦胧 诗”联系起来,称之为“前朦胧诗”。 食指的诗具有哀婉、忧伤、酣畅的艺术风格,同时富有激情,适于朗诵,也是他的诗 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食指是一个顽固坚持浪漫主义写作精神的诗人,其大部分作 品都表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气质,这构成了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特殊现象,他的 诗从主题和写法上都不复杂,而且还可以说是十分地“简单”,但正是这表面看起来的 简单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某种经典和规范的力量,因为这些诗作经由他悲剧性的生命人格 实践而得到了升华,获得了真正崇高和悲壮的精神内蕴;另一方面,食指诗歌的生命力 还来自他对情感世界的人性理解的立场,以及“高度个人化”的处理方式。这使他得以 超出时代之上,成为一个逝去时代的真正的天才歌手。 食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相信未来》(1968)、《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968)、 《鱼儿三部曲》(1967)、《命运》(1967)、《希望》(1968)、《寒风》(1968)、《烟》 (1968)、《疯狗》(1974)等。这些诗成为那个年代里一代青年人内心情绪的真实表达和 灵魂的写照。失败、痛苦、迷惘,与坚持、抗争、不悔的生活信念与生命理想,构成了 它们复合式双声部的悲壮主题,也构成了深沉的历史黑夜中明亮绚丽的精神光焰。这样 的主题与意境赋予了食指的作品以典雅高贵、浪漫哀婉的美学品质。另一方面,值得指 出的是,食指的许多诗歌中还表现了高出时代的可贵的现代性艺术探索,较多地使用了 象征、寓意、隐喻等手法,从而更加丰富了其作品的表现力。如《鱼儿三部曲》用冰层 下的痛苦窒息的鱼儿的形象,来隐喻文革中那些有思想受压抑的青年人的精神处境;《 寒风》用慷慨地散落了所有的白银,却又被冷酷的人们关在门外的“寒风”的形象,来 隐射那个诚实和善良遭受误解和轻蔑的不公正的时代;《疯狗》用一个被欺辱和被损害 的象喻来抨击专制和暴力对人性与人的基本权利的践踏,等等。还有的作品在表现方式 上使用了诉诸直觉与瞬间感受的手法,比如他的名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 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 笛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