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舟已过万重山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发出“重写文学史”的呼声,十余年来“ 重写”之声从未间断,今年又有“文学史重构”的学术研讨会。这说明人们对已成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或《20世纪中国文学史》,尚感未能满意,仍企盼着更为新鲜、更具 突破性的新著;所以,“重写”、“重构”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如果我们不是只忙着呼吁、研讨,而能静下心来,细细地盘点一番,很容易就会 发现,不满归不满,事实归事实,我们的现代文学史编纂,不知不觉间已经面目大变( 不是小变、中变)。我现在先举个小例子,这小例子反映的并不一定是小问题,可能关 系对现代文学发展全局的评价。这就是对上世纪40年代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评价。在较 早的现代文学史著中,是给予最高赞许的。看看公认为权威性教材的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该书第三卷有整整一章篇幅,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革命文艺的新阶段》为题,立三节评述了这场文艺整风。给予《讲话》的评价是“自有无产阶段文艺运动以来最重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给予文艺整风运动的评价是继“五四”后,“又一次更深刻的文学革命”,为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第192页)我这里只是拣了几句,实际上颂扬之语遍布整章。 时间穿过了八九十年代,上述的评价在悄悄地得到修正。试看看上世纪末新的几部现 代文学史教材。这里以教育部教学体系、内容改革研究项目的三部现代文学史为例,这 是官方组织的教材,一般地说不强调个人化的独见。但就是这几部文学史著中,对过去 极力突出,占有大篇幅的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论述,也已经今非昔比。有的如果不仔细 翻找,几乎找不到这内容在哪个章节里了。这三部著作是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 学史(1917—1997)》、程光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孔范今主编的《20世纪中 国文学史》。 程光炜本共25章,其第15章“战争时代文学的走势和选择”,在全书418页中占有7页 。在这7页中包含了许多内容:两个口号论争和“左联”解散,“与抗战无关”论的论 争,对《华威先生》的批评,对战国策派的批判,张道藩的“文艺政策”,民族形式的 讨论,关于胡风“主观论”的论争,沦陷区的文艺论争,还有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以往 需要十几万字的内容挤在7页里,当然只能各各略说几句。其中以往认为划时代事件的 延安文艺整风,其字数仅略多于比较次要的“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由此可见其描述 之简略,当然在章节上,甚至目录里各节内容的提要,也都不标出这一事件。 朱栋霖本共37章,其中第21章为“解放区文艺思潮”,以下不设节,是该书最小的一 章。其中对延安文艺整风的描述,篇幅近于程本,也非常简略。但保留了一句:“在现 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320页)既然意义这么大,为什么连“延安文艺整 风”的名称都不能上章节?这是自相矛盾的。 评价较为积极的是孔范今本,认为毛泽东的《讲话》阐明了“文学为群众服务”这一 根本性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又说“《讲话》的发表是中国新文 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新文学和文艺创作进入新阶段”(第844、846页)。可 以看出这里保留了以往的评价模式。但是孔本同样没有在章节上标出“延安文艺整风” ,这一节的题目竟是“对立的两种文艺‘法典’的确立与文学界的新形势”。这是把毛 泽东的《讲话》,与同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道藩的《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并 列,称为文艺从属政治的“法典”。“法典”是中性词,但用在这里似带贬意。 总之,给予小篇幅,不做章节的题目,叙述的客观化、简约化以及含蓄的批评,都说 明对延安文艺整风的评价,已经大不同于唐弢本了。 这个例子也许很平淡,因为是人所共知的。那么不妨再简要地作个盘点: 一、不再肯定“五四”文学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而这在过去是绝对必要的, 甚至被视为政治问题。但都强调“人的自觉”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内容。也开始较多记 述“五四”与近代文学的紧密关联,模糊了“新”、“旧”民主革命的划分和界限。 二、改变对历次文艺论争的评价。不再把“学衡”派当作“封建复古主义”的反动流 派,肯定“文化保守主义”的历史作用。对现代评论派、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和第 三种人、“与抗战无关”论者、民主个人主义者等,不再当作革命的敌人进行批判,肯 定其自由主义者的地位、作用,肯定他们在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对于左翼文学 界与他们论争中的左倾偏向,作了批评。因此,过去认为现代文学史自始至终贯串着无 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斗争线索,已经不能成立。 三、对革命文学、无产阶段文学、左翼文学、工农兵文学一条线,过去认为是现代文 学的主线(甚至是唯一的一条线),做了严格的审视,批评它们在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 诸多错误。这里包括对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批评。过去被认为是推动现代文学发展的最 主要的力量,变得不再光辉了。就在这条线内部,也更多地肯定以前被压抑的一方,如 同为左翼的胡风的理论,得到较高的正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