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我们几乎每隔一段时日就情不自禁地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还需要文学吗? 如果需要,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文学是否陷入了现代传媒的重重围困之中,正在夹缝中 求生?作为纸媒体,它的前景如何?怎样看待边缘化与中心化的关系?等等。这些原本无 需证明、至少以千年为单元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现在被如此频繁地提了出来,这本身 就构成耐人寻味的问题。 有朋友指出,“读者”是整个文学创作的关键词,否则一切无从谈起,一个作家是否 接受了挑战,在创作上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关键全在于自己的作品是否赢得了读者 。一般来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任何事物都必须在对象化中确立自身。但我们这样说 的时候似乎忘了,读者本身也在变化,而且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姑且不谈不同读者 层面的变化,仅就抽象的“读者”这一概念而言,“读者”与文学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 史性的位移,对此不可不察。 比如,过去的人,读文学作品总要寻找深刻的思想教益,或者讲究意境韵味,一唱三 叹,陶冶性灵,现在这种人越来越少了。而读文学为了找开心,看热闹,寻刺激,把文 学当作消费对象,甚至一次性的,这样的人多起来了。过去的人,想抒情,首选诗歌。 林黛玉就终生以诗为伴,她临死前焚稿断痴情,焚的就是诗稿。笔记小说中还记载过, 有个大商人的女儿,明艳工诗,酷嗜《红楼梦》,得了忧郁症,父母认为全是红楼梦祸 害了他们的女儿,就当她的面烧《红楼梦》。女儿在床上看见宝哥被烧,大哭,说“奈 何杀我宝玉”,遂气绝而亡。八十年代的诗歌朗诵会上,常有人痛哭流涕,有次朗诵《 将军不能这样做》,有人突然跪下了。现在的人,想抒情了,点个流行曲,什么同桌的 你,真的好想你,潮湿的心,你那里下雪了吗,觉得心里好感动,无形中诗歌的地位被 顶替了。过去的人,想看历史和故事,总是先找小说。现在的人,想消遣想做梦,找个 光盘,看部大片,觉得很过瘾。过去,都是先看名著,对照改编影视来做判断,现在大 都先看影视,才找名著来读,眼中的名著面目已被影视扭曲了,造成误读,现在许多书 都是从影视套改的,这已成为发行秘诀。过去宣称“书城之外我无家”的清高读书种子 很多,把文学作为传道授业解惑娱乐的主要工具的人也很多,现在就不好这样说了。这 就告诉我们,时代变了,读者与文学的传统意义上的互惠互动关系变了,文学的地位和 功能跟着也发生变异。由此观之,“读者”本身在今天发生了空前复杂微妙的变化,倘 若单拿是否“赢得读者”作为衡量文学上成功的重要标志,未免失之简单。 第二,与之相联系的,是文学作品的产品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此我们同样不可 不察。对文学作品来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审美特性之上不得不加上商品属性,后者 的分量且越来越重。这自然是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在于由此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波及创作。这就是市场化,都市化,时尚化对文学的控制。市场,时尚,广告诱导着人 们的阅读。一般来说,文学必须尽可能屈就大众的社会理想,道德范式,审美惰性,阅 读习惯,才能占到较大份额。另一方面,现在不作广告几乎没法儿生存。谁无视市场的 存在,谁将意味着遭淘汰。我们经常尴尬地发现,某些喧哗一时发行量惊人的作品,事 后连翻动一页的欲望都没有了。这时人们总发誓说,我们不再受骗了,然而话音未落, 人们又不由自主地继续跟着广告和时尚的指挥棒转悠了,仿佛着了魔似的。在发行量上 ,鲁迅恐怕敌不住金庸和琼瑶。像余秋雨和贾平凹等人的著作,目下已形成品牌效应和 条件反射,人们见了就手痒想买,哪怕是他们比较差的东西。市面上,“宝贝”系列, “贪官”系列,“美女”系列,“奶酪”系列,“废”系列,“在纽约”系列,以“三 重门”打头的“少年写手系列”,一出一大堆,大都是模式化,复制化的产品,它们占 据着书市书摊的主要空间。在一片低,俗,浅,浮,闹的氛围中,缺乏创新意识也就毫 不足怪。正如有人指出的,对于“由书商和某些出版社共同制造的繁荣景象”,不要盲 目叫好,要加分析。为什么是书商与出版社联手制造?出版业自负盈亏以来,生存和赚 钱上升为根本问题,卖书号属无奈之举,书商如雨后蘑菇应运而生,书商的眼光盯着书 背后的经济效益,文学的品位不可能很高。现在诗歌集子除了自费的已基本不出了,小 说出什么得首先看市场行情。能说这一切对文学的写作影响不大吗? 第三点是传媒手段和方式多样化,现代化,电子化对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这同样不 可低估。从历史上看,传媒经历了三阶段,即口传媒,纸传媒和电子传媒。这一工具变 化对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曾有人认为,是纸媒体引 发了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同样,认为纸媒体成就了伟大的现实 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现在人们花费在电脑上电视上网络 上的时间真不知有多少。工具变了。问题在于,媒体大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手段的便利, 而且是人类感知世界和把握世界方式的变化,当然也包含审美方式的变化。比如,经电 脑处理的文本跟手写的文本就有很大不同。现在的出版量这么大,与电脑写作肯定有极 大关系。至于好莱坞这种大型的文化工业梦幻工厂,与传媒方式的关系就更大了。现代 信息技术对文学文本内容的潜在影响,非一句话可以说清。再比如,网络文学——通过 计算机互联网发表文学作品的空间,越来越不可小瞧了。现在的人想写作了,上网,往 上一贴就行了,用不着审查,用不着求编辑老师提意见。人人都可以是作家。由于其隐 匿性,人可藏在网络深处,文风显得泼辣直率,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不再受前文本的 压抑。这对文学语言的影响相当大,有利有弊,弊大于利。现在出现了不少神秘的网络 文学青年,“网恋”的发生率也在提高。《北京娃娃》《第一次亲密接触》等都是先在 网络上发布的。写作者是不是作协会员不重要了。文学也不再那么呕心沥血,追求传世 了,而是稍纵即逝,有的只几天寿命。当然,网络目前主要还是用来看消息,利用其传 播的迅速,尚不是用于写作或阅读大部头文学作品,故而暂时对文学的影响还不特别的 大。